以下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
根据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11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2175 万,互联网普 及率达 71.6%,较 2020 年 12 月提升 1.2 个百分点。
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量,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尤为突出,尤其是“00后”越来越多的参与并使用互联网以来,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网络道德意识薄弱
1、表现:主要包括传播谣言、散布假消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网络攻击他人或企业;传播垃圾邮件;在论坛、聊天室、评论区或朋友圈等发表不当言论、侮辱谩骂他人;炒作色情、暴力、恶俗等内容。
2、原因: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9.44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1707 万,占网民整体的 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8.88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1440 万,占网民整体的 87.8%。而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 7.60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1712 万,占网民整体的 75.2%。网络新闻和短视频新闻已经成为了各家媒体机构重要的宣传手段的重要的宣传阵地,而新闻又具有时效性,为了追求新闻价值和利益,媒体机构往往不能保证消息的真实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就会导致民众在对一些事件的评价上采取一种过激的行为并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甚至是违法言论。随着互联网实名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尽可能不发表言论或者小心评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这由于网络言论自由有一定的冲突,因此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我们构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规范的一个重要考量点。
(三)网络沉迷现象普遍
1、表现: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根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38为26.9个小时,较2020年12月提升0.7个小时。笔者就这个问题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图一),在154份问卷中,上网时长在5-8小时的被调查者有67位,约占总人数的44%,时长超过8小时的也有35人 ,约占22%。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沉迷现象十分明显。
/
(图一)
2、原因:短视频依托大数据和兴趣化、多元化的推荐机制,很容易导致人们沉迷于刷视频的快感中,从而导致时间飞快流逝,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兴趣不同,极其容易导致冷场和无趣的感觉出现,而在网络世界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宁愿沉迷在网络世界也不愿在现实世界中和别人交流沟通。长时间的沉迷网络,必然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言论,或者是对于一些事件失去了基本的判断,从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的情况。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