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学语文》复习纲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18年《大学语文》复习纲要
一、论语1、《樊某某,仲弓问仁》选自《论语》,这是记录孔某某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面成.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选自《论语.颜某某》3、孔子的核心思想的是 仁4、樊某某问仁。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仲某某:“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翻译: 樊某某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衷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背弃。”(2)这部分孔某某“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认真,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5、樊某某问仁。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6、孔子回答仲弓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7、《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8、仁者爱人的涵义。?(原文:樊某某问仁。子日:“爱人。”孟子原文: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博爱。仁爱的实行是人人皆可为的,和阶级地位无关。君子“有均无上,亦无下”,所有人在仁者的眼中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2)仁爱的实践遵循礼的规范。“仁”体现社会关系的准则和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3)仁爱可以化为具体平实可行的一些道德探守,行为方式,自我约束。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卖书记
1、《卖书记》中作者因为饿肚子而卖书是20
世纪什么时代?
答: 60年代。
2、作者第几次卖书遇到一位古稀老人,这位
老人将要卖掉分册征求意见本的《辞海》?
答: 第三次。
三、秋兴八首
1、杜甫的(秋兴八首)是其寄居在何处所写
的一组感物咏怀诗。
答: 夔州。
2、关键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前四句是怎样将季节之秋,国家之秋和个人之秋融为一体的?答: 作者写此诗时,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边塞烽火四起,藩镇拥兵割据,政局仍动荡不安。诗人漂泊滞留夔州,不能回归故园,心情十分寂寞抑郁。其一前四句描绘枫叶凋零,气氛肃杀,骇浪滔天,阴云匝地,即写出了秋季的景色特点,也写出了当时国家时局不稳,诗人年过半百,处境窘迫,思潮翻卷的心情。由此,把季节之秋,国家之秋和个人之秋融为一体。
4、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技巧。(1)循环往复。现实和回忆交错。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义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2)情景交融。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动荡不安的前途。
四、二月兰1、课文《二月兰》中,作者通过对二月兰的描写,联系自己人生的遭遇,真切地抒写了对亲人的怀念并阐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请问,作者具体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人生意义?答: 文章通过对居住地燕园内盛开的二月兰的描写,联系自己人生的遭遇,真切地抒写了对亲人的怀念并阐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行文中透露出对人格的高某某,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叩问。作者在对二月兰细致观察与描写中进入对往事的回忆,由人生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以及岁月轮回,展开对人世的价值评判。 首先,文章体现了亲情至上观。作者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无论他的处境多么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如伟大诗人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妄自菲薄,自怜自卑;其二,对用材者而言,应能用不同的眼光打量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努力发掘他们的价值,做到“物各有值,人尽其材”,甚至“变废为宝”
2、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从实用性的,还是审美性的? 比如一块鹅卵石,是用来铺路,作为桌上的艺术品来欣赏。3、成才的目标:德(仁)、智(读书)、美(艺术的人生)、劳(勤、社会实践)4、每一个人都可以成才。5、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才道路。6、成才必须具备的品质:勤奋,坚定,坚忍心胸开阔,耐挫,内心宁静。7、自己的成长历练的故事。8、成长中的体会与思考。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大学语文》复习纲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