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气象局工作品牌创新项目申报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 2
*_**2020年度工作品牌创新项目申报表
单位名称(章): 填报时间:2020年11 月24日
项目名称
打好气象牌 做实水文章
趋利避害显成效
创新
类别
技术创新
主要创新内容及效果
一、创新背景
近年来,我局以需求为引领,立足“水”的优势,做好“水”的文章,以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为依托,充分发挥气象信息资源及装备技术优势,不断开展技术创新,研发“黔东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系统”,为防汛部门及水库电站防汛减灾、蓄水灌溉、供水发电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化“水害”为“水利”,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发展。
二、创新亮点
(一)建立降雨产流、流量及流水预报模型,实现防汛调度科学化、自动化。系统自动将库区流域预报降雨量及实时雨量换算为水库流域面雨量、积雨量和产流量,自动预测上游来水流量、洪峰水位、洪峰传播时间、洪峰到达库尾时间、剩余库容、满库时间等,提出针对性的防洪调度建议,以图形和数据的方式展示,为防汛部门及水库电站防汛调度提供科学、直观、便捷的决策依据。
(二)建立降雨与水库电站发电的定量关联模型,实现水力发电调度智能化、便捷化。系统可根据当前水位、雨情实测及预报信息,自动计算当前水库电站蓄水位、蓄水量、剩余库容、入库流量、降雨补给量、单台发电机组耗水量等,自动提出精细化生产建议,其技术和方法填补省内空白,属省内首创。
(三)建立数量关系变化模型,自动修正初设理论阈值,实现洪水预报精准化。系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功能,在降雨天气过程自动进行验证,自动修正初设理论计算模型,实现理论计算阈值自动逼近实况,使预测数据更加精准。通过水务、水文及水库电站等24个单位使用验证,洪水传播时间预报提前量达到10-30分钟,得到广泛好评。
三、主要措施
(一)夯实工作基础。从2008年起,在全州重要干支流河段建设72个暴雨山洪自动监测站和25个实景监测点,与全州533个自动气象监测站组网,形成较为完善的暴雨山洪监测网络,自动采集水库电站库区流域雨量、水位及洪峰实景监测数据,实时掌握静态降水引发的动态水流变化,积累气象水文资料。
(二)强化科技创新。2018年研发集成“黔东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系统”,从单一的流域用户服务向“两江一河”全流域用户服务转变。系统集成了水务、***及水库电站24个子系统,采用“用户—角色—权限”的数据库设计,实现各用户权限分配,根据用户自动判断调用所属子系统菜单,系统功能较为完备,为做好“水”的文章提供科技支撑。
(三)加强队伍建设。2019年成立科研创新团队,负责水库电站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及系统的设计、研发和跟踪优化,开展水库电站气象服务创新研究。设立对外协调组、系统开发组、预报预警组、保障维护组等,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做好“水”的文章提供智力支持。
(四)完善服务机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建立水库电站雨情、水情、汛情实时信息共享机制,在州防汛办、***及水库电站部署“黔东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及手机APP终端,实时获取气象预报预警和雨情、水情、汛情信息。出现重大天气及重大雨情、水情、汛情时,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和洪水气象风险预警,提出防范建议,为做好“水”的文章提供机制保障。
三、取得成效
“黔东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在防汛、水文和水库水电站等24个单位推广使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一)防洪减灾和水力发电双重效益显著
一是防洪减灾效益显著。如剑河城景电站在2018年6月21—22日大暴雨过程中,系统自动分析计算流域面雨量90.1毫米、总集水量69704万立方米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公司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专利奖”三等奖。
省气象局行文全省进行推广应用
**_*应急与减灾处2020年3月16日下发《关于推广黔东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系统本地化应用的通知》指出:“黔东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系统经近2年 的运用,为防汛部门及水库电站防汛减灾、蓄水灌溉、供水发电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认可,为进一步提高全省气象部门防汛减灾气象服务能力,现将黔东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向全省推广”。
四、下步打算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完善系统整体功能,提高用户覆盖面,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气象局工作品牌创新项目申报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