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一条艰难而神圣的革命之路(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条艰难而神圣的革命之路》教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指导
设计者:*_**学 程某某
学习目标
1. 梳理红军长征的革命路线,了解长征的原因及途中的艰难困苦。
2. 品读精彩片段,深切感受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运用比较的方法赏析其中的细节。
3. 比较阅读不同作品,深化理解作品的主题,学习并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材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上册要读的名著,是纪实性作品。是美国记者斯诺根据自己的采访记录写成的写史著作,记录了长征的过程及前后发生的历史故事以及主要领导人物的详细事迹。
全书采取章回体,根据作者行踪的顺序来写,作品开头设置悬念,情节详实而富有细节之美,叙述大多采用第三人称转述,也有第一人称对话记述,叙述不单调;客观而又有饱含深情的描写;语言平实、朴素又不乏幽默之感。
它是初中12部必读名著中唯一一部写历史的著作。
写史作品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教什么呢?
1.展现史实,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了解伟大人物的详细事迹,敬仰英雄,吸取人生教益。
2.让学生感受战争年代人们的苦难,激发爱国的热情。
3.写史作品的叙述技巧,语言特点等艺术特色。(但不能虚构情节塑造人物)
教师可以教什么呢?
1.从人物的角度,可以让学生制作伟人卡片,赏析人物细节事件,敬仰英雄。
2.从情节的角度,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理清长征路线与所遇困难,感受战争年代人们的苦难,激发爱国的热情。
3.从写史作品的叙述技巧角度,品析语言特色,叙述方式、构思技巧等。
4.从拓展延伸的角度,可以对比写史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还可以对比写史作品与小说等不同体裁作品的不同特点。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学习名著已有一定的经验,基本上能够通过通读全书了解故事情节,但是他们缺乏整合、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
教学亮点
1.两次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易懂。通过“直接引述”及“第三人称转述”两种语言的对比赏析,明确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效果;通过三篇不同文体的文章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主题。
2.采用主题式教学,确定本课教学的主题是“一条艰难而神圣的革命之路”,紧扣主题开展教学。
3.课堂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引入,结尾以碑文的第三段结束,首尾呼应,整节课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4.注重文本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文本的意识。
5.本节课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采取逐层推进的方式,构思巧妙。
6.教师以现代小诗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新颖别致,体现了语文之美。
预习作业
1.读完整本名著,根据红军长征的路线及其中遇到的困难绘制思维导图。
要求:思路清晰,分支明确,内容简明扼要。
2.预习某某。
课堂活动
一、导入课堂,激发兴趣:播放歌曲《闪闪的红星》,屏幕投放纪念碑照片及碑文,让学生朗诵。
设计意图:播放《闪闪的红星》歌曲,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引入,问学生是否知道它的由来,是否知道上面刻的字,以此激发学生对英雄故事的兴趣以及敬仰之情。
【知识链接】
人民英雄纪念碑地址:*_**天安门广场南端
碑文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二、梳理情节,了解苦难。
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感悟。
2.从课文中挑选精彩语句,运用比较的方法品味。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板块清晰,活动充分,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文素养。
根据名著教学的特点设计教学流程与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参与较多。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比较的阅读方法,尝试表达,有效提升了鉴赏能力。不管是语言知识、语言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真正从“品质课堂”中去思考,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节不错的名著方法指导课。
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为了呈现完整的“艰难而神圣”的主题,思维导图的教导就放在课前完成了,课堂只是简单展示。由于公开课,教师和学生都稍微拘谨了点,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一条艰难而神圣的革命之路(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