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归纳(2)(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章 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赤道部位略鼓,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地区。
证明地球形状的实例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远航的帆船、登高望远、月食、地球照片等。
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的模型是地球仪。
2、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一直向北或向南走不能回到原地)
圆(除南北极点外)
(一直向东或向西走不能回到原地)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
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极缩小为点
关系
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点
除两极点外,纬线都相互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特殊的线
0°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180°经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向东跨过180°经线,时间减一天)。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0°纬线称为赤道,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经度和纬度:
项目
纬度
经度
起始线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划分
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各为90°。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为180°。
表示方法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
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度数变化
规律
北纬:越向北越小,
南纬:越向南越大,最大为90°。
东经:越向东越大,
西经:越向西越大,最大为180°。
低中高纬的划分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
60°— 90°为高纬度(简记:三六九,低中高)
★右图所示为南北纬度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越向北度数越大的是北纬(N),同时也是北半球;
越向南度数越大的是南纬(S),同时也是南半球。
★下图为东西经度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
方法一:图示法
方法二:口诀法—“东小西大”(20°W,160°E)
凡是小于20°W或小于160°E的都在东半球;凡是大于20°W或大于160°E的都在西半球。
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也就是1天
1年,大约365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晚(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等
2、★地球自转方向(注意:南北极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
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3、★地球公转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北半球季节划分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昼夜平分
3,4,5月春季
夏至
6月22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的运动形式:碰撞挤压(山脉、海沟、岛链)、张裂拉伸(裂谷、海洋)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世界两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解释下列现象
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将会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③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小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裂分离运动.
④东非大裂谷形成,不断扩大将会形成海洋---小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裂分离运动
⑤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归纳(2)(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