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青衣》同篇异练

本文由用户“超级闲者”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21:27:34 举报文档

以下为《届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青衣》同篇异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青衣》同篇异练

青衣

阎某某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让她的圆脸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

金凤脸上的嗔、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世间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男人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风月,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一请、二请,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乡亲的,哪来的那些说道儿!”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的小剧团能少得了您吗?全指着您给撑场呢。”

金凤嘴角便噙着淡淡的笑,摇摆着腰身出了门。

这是这些年唱戏时的规矩,人家金风要的就是这个面儿!谁让村里人好这口呢。正月没事,唱唱大戏,扭扭秧歌,人们便有滋有味地过完了年。

香玲喜欢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水袖飞扬时的飘忽和眼眸流转时的风情让香玲着迷。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

而今天,她只是被临时抓来教场的。

老规矩,请了金凤三次。金凤托着腮,只是说嗓子疼了,开不得口,今儿是唱不了。

头面人物中的九叔便急得跳了脚。唱戏有唱戏的规矩,锣鼓声已经在村里密集地响起,这戏不能歇。但是,没有主角儿的戏是没人看的,何况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月十五!

年轻力壮的人过完年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村里该热闹还得热闹。正月十五唱大戏,却不想金凤会撂挑子,难怪九叔跳脚了。

跳脚归跳脚,这戏还得唱,别的角儿都收拾妥当了,断不能临场改戏。九叔思忖良久,心里便有了谱儿。

香玲!

金凤和香玲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一个主角一个配角。

金凤在县剧团学过一段时间,无论是扮相、身段,还是唱腔,都是专业水准,能自然地演绎出青衣的一腔心事。香玲是山野里长出来的花儿,没有在县剧团里熏陶过,却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来低回婉转,别有一番风韵。但是亏就亏在了脸蛋和做派上,香玲自是多了一份山野间的气息。所以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凤的专属角色。

九叔找到了香玲,香玲点头。香玲不想让九叔为难,九叔眉头紧锁着的疙瘩让香玲的心也揪在了一起。揪在一起的心会疼。看着九叔的背影,香玲轻轻地叹了口气。

九叔的眼睛里只有金凤,这是村里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香玲也知道,但是香玲的心还是会疼。

香玲出门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把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

谁也没有想到,金凤会突然闯进来。

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

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两扇门在她身后尴尬地一张一合,挑衅似的吞吐着寒气。

香玲赶紧从坐着的椅子上挪到一个小木凳上,灯光明明暗暗地在她的脸上滑过。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旋即,另一个青衣装扮的人稳坐在灯光下,如冰如雪,凛然不可侵犯。

九叔挠了挠头,看了看金凤,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又看了看香玲,还是挠了挠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孩子不扛冻,老人们便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戏场。可九叔依然亮着嗓子吼:“开场!”

锣鼓声响,响彻了整个村子。

村子瞬间变得热闹起来,锣鼓声和丝弦声挤满了空荡荡的村庄。雪花飞舞着,和台上红红}爙牭南贩喑模谷挥凶潘挡磺宓镊然蟆?/p>

两个“青衣”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一个云手,一个盘腕,随着丝弦声起,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九叔把胡弦的调门儿调得高,金凤使足了劲头儿,香玲也毫不示弱。两个青衣的唱音势如裂帛,穿透飘舞着的雪花,穿透莽莽的群山,绵延不绝。

不知在什么时候,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另一个自己。娇俏的兰花指,妩丽的面庞,水袖轻颤,眼波流转,亦真亦幻,是她的形,也是她的魂,如人间尤物,风情万种。金风的心颤了一下。

金凤的声音愈发清脆高亢,香玲的声音低回婉转,掺杂在一起,竟然有着意想不到的和谐。那和谐让金凤的心又颤了一下,仿佛自己和自己的戏都与以往有了不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九叔眼里飘进了雪。

他转头望了望台下,低下头,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

台下早已空无一人,那些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

台上依然是水袖飞扬,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教人面。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指着您给撑场呢”句话令人回味,既反映了“头面人物“们对金风演技的认可,也流露出对金风摆架子的不满。

B.“香玲赶紧从坐着的椅子上挪到一个小木凳上”一句以动作显心理,表现了香玲对金凤爱摆架子的不屑,不愿正面相对。

C.金凤和香玲“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时,情节随之发生突转,将小说推向高潮,金凤这人物形象由此发生了变化。

D.小说以“青衣”为题,讲述了正月十五那天发生的两个“青衣”女子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余味无穷。

8.这篇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请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9.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叙述手法的能力。倒叙作用一: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单调。作用二:造成悬念,引发读者对文章的思考。作用三:倒叙打乱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地进入到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结尾段深刻意蕴的能力。首先找到结尾段相关文字,然后分别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方面加以分析。

【解答】(1)B.“表现了香玲对金凤爱摆架子的不屑,不愿正面相对”错误,表现了香玲在金凤面前心有卑怯的一面。故选B。 (2)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和倒叙的作用进行分析。小说开头叙述香玲“定妆、勒头、贴片、梳扎……”“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讲述香玲准备上台表演,一旁的金凤异常愤怒,眼睛喷火,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思考两人这样做的原因。同时,文章避免了起因、经过、结尾这样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文章结构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3)“台下早已空无一人,那些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与“台上依然是水袖飞扬,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面”形成鲜明对比,无人观赏本该无人表演,可是香玲和金凤面对空无一人的舞台依然投入其中,水袖飞扬,二人的坚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二人的痴迷是对中国文化的痴迷。 环境上,“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漫天飞雪”的描写照应了上文“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天气严寒,而人物却是“如三月杨花袭人面”,讲漫天飞雪与三月桃花相融合,用三月的暖和、桃花袭面的娇美比喻青衣的演出画面,写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给人以温暖、欣慰之感。 结尾景物描写留下空白,让人回味无穷,同时,金凤的“架子”,香玲的怯懦卑微都在表演中消失,二人再合作中实现了人性的自我救赎,回归自我,回归艺术本真,既凸显了艺术美,也写出了人情美,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 (1)B (2)小说把香玲准备上台、金凤怒火中烧的情节提到前面。一方面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表达效果;另一方面也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①“台上依然水袖飞扬“与上文“台下早已空无一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两个青衣女子表演得投入、专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痴迷与坚守。②“漫天飞雪”照应上文大雪,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寒冷,“三月杨花袭人面”则以暖春三月、杨花袭面的比喻,写出了两个青衣女子同台合作表演的和谐画面,两相对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更给人以温暖、欣慰之感。③以场景描写收束全文,让金凤在与香玲的合作中实现了人性的自我救赎,回归到自我及艺术本真,凸显了艺术美、人情美,从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青 衣

阎某某

(1)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2)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让她的圆脸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3)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4)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金凤脸上的嗔、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世间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5)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一请、二请,直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乡亲的,哪来的那些说道儿!”

(6)“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的小剧团能少得了您吗?全指着您给撑场呢。”

(7)金凤嘴角便噙着淡淡的笑,摇摆着腰身出了门。

(8)这是这些年唱戏时的规矩,人家金凤要的就是这个面儿!谁让村里人好这口呢。正月没事,唱唱大戏,扭扭秧歌,人们便有滋有味地过完了年。

(9)香玲喜欢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水袖飞扬时的飘忽和眼眸流转时的风情让香玲着迷。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

(10)而今天,她只是被临时抓来救场的。

(11)老规矩,请了金凤三次。金凤托着腮,只是说嗓子疼了,开不得口,今儿是唱不了。

(12)头面人物中的九叔便急得跳了脚。唱戏有唱戏的规矩,锣鼓声已经在村里密集地响起,这戏不能歇。但是,没有主角儿的戏是没人看的,何况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月十五!

(13)年轻力壮的人过完年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村里该热闹还得热闹。正月十五唱大戏,却不想金凤会撂挑子,难怪九叔跳脚了。跳脚归跳脚,这戏还得唱,别的角儿都收拾妥当了,断不能临场改戏。九叔思忖良久,心里便有了谱儿。

(14)香玲!

(15)金凤和香玲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一个主角一个配角。

(16)金凤在县剧团学过一段时间,无论是扮相、身段,还是唱腔,都是专业水准,能自然地演绎出青衣的一腔心事。香玲是山野里长出来的花儿,没有在县剧团里熏陶过,却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来低回婉转,别有一番风韵。但是亏就亏在了脸蛋和做派上,香玲自是多了一份山野间的气息。所以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凤的专属角色。

(17)九叔找到了香玲,香玲点头。香玲不想让九叔为难,九叔眉头紧锁着的疙瘩让香玲的心也揪在了一起。

(18)揪在一起的心会疼。看着九叔的背影,香玲轻轻地叹了口气。九叔的眼睛里只有金凤,这是村里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香玲也知道,但是香玲的心还是会疼。

(19)香玲出门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把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

(20)谁也没有想到,金凤会突然闯进来。

(21)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

(22)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两扇门在她身后尴尬地一张一合,挑衅似的吞吐着寒气。

(23)香玲赶紧从坐着的椅子上挪到一个小木凳上,灯光明明暗暗地在她的脸上滑过。

(24)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25)旋即,另一个青衣装扮的人稳坐在灯光下,如冰如雪,凛然不可侵犯。

(26)九叔挠了挠头,看了看金凤,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又看了看香玲,还是挠了挠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27)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孩子不扛冻,老人们便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戏场。可九叔依然亮着嗓子吼:“开场!”

(28)锣鼓声响,响彻了整个村子。

(29)村子瞬间变得热闹起来,锣鼓声和丝弦声挤满了空荡荡的村庄。雪花飞舞着,和台上红红绿绿的戏服相衬,竟然有着说不清的魅惑。

(30)两个“青衣”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一个云手,一个盘腕,随着丝弦声起,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31)九叔把胡弦的调门儿调得高,金凤使足了劲头儿,香玲也毫不示弱。两个青衣的唱音势如裂帛,穿透飘舞着的雪花,穿透莽莽的群山,绵延不绝。

(32)不知在什么时候,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另一个自己。娇俏的兰花指,妩丽的面庞,水袖轻颤,眼波流转,亦真亦幻,是她的形,也是她的魂,风情万种。金凤的心颤了一下。

(33)金凤的声音愈发清脆高亢,香玲的声音低回婉转,掺杂在一起,竟然有着意想不到的和谐。那和谐让金凤的心又颤了一下,竟觉得自己和自己的戏都与以往有了不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34)九叔眼里飘进了雪。

(35)他转头望了望台下,低下头,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

(36)台下早已空无一人,那些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

(37)台上依然是水袖飞扬,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面。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某某透过金凤脸上的各种表情,“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其中两个“自己”代表的对象有别,含义隽永,意味深长。

B.文中先写老人们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现场,后文又写“台下早已空无一人”,一方面是缘于天气寒冷,另一方面也表明青衣的角色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C.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金凤的心颤了一下”,分别表现了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对今日香玲与自己形魂兼似的惊诧感,对自己今日表演不同往日的新奇之感。

D.文某某“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形象地表现了九叔内心既有对金凤、香玲表演和谐的感动,也有对台下无人观看的落寞、伤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反复写到了“雪花”,这一自然景物并不寻常,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并趋向高潮,同时还有利于渲染现场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B.小说结构严谨,如开头写香玲“不敢去看金凤”时的心理与后文“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等细节形成照应,表现香玲面对金凤时的惶恐与不安等复杂心情。

C.小说多处将金凤与香玲进行对比,不仅表明两人角色、地位的不同,还突出了金凤无论在扮相、身段,还是在唱腔功夫上较之香玲,都更胜一筹、更令人敬佩。

D.小说以“青衣”为题,全文采用全知视角、倒叙的方式对故事展开了叙述,讲述了正月十五那天发生的两个青衣女子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令人余味无穷。

8.??文中两处画线句写九叔“什么话也没说出来”,他想说什么?又为何都没说出来?请分别加以简要分析。(4分)

????????????????????? ??????????????????????????????????????????????????????????????????????

???????????????????????????????????????????????????????????????????????????????????????????

9.??有文学评论家说过:“写结尾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奖赏,一个好的结尾更是对读者最好的馈赠。”这篇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

???????????????????????????????????????????????????????????????????????????????????????????

?

?

?

答案:

6.(3分)B(“青衣的角色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出历史舞台”理解牵强,过度解读。)

7.(3分)C(“都更胜一筹”错,“更令人敬佩”文中无据。)

8.(4分)第一处:九叔想问明原因,并想对她说已经请了香玲,不用她出演了;金凤是台柱子,说出来怕得罪了她,影响剧团以后的发展。第二处:九叔想说现在主角金凤来了,让她把演出的机会还给金凤;香玲在自己情急无奈之际勇于救场,现在回绝她,怕伤了香玲的心。

评分建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台上依然水袖飞扬“与上文“台下早已空无一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两个青衣女子表演的投入、专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痴迷与坚守。②“漫天飞雪”照应上文大雪,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寒冷,“三月杨花袭人面”则以暖春三月、杨花袭面的比喻,写出了两个青衣女子同台合作表演的和谐画面,两相对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更给人以温暖、欣慰之感。③以场景描写收束全文,让金凤在与香玲的合作中实现了人性的自我救赎,回归到自我及艺术本真,凸显了艺术美、人情美,从而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衣

阎某某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让她的圆脸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

金凤脸上的嗔、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世间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男人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风月,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一请、二请,直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乡亲的,哪来的那些说道儿!”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的小剧团能少得了您吗?全指着您给撑场呢。”

金凤嘴角便噙着淡淡的笑,摇摆着腰身出了门。

这是这些年唱戏时的规矩,人家金凤要的就是这个面儿!谁让村里人好这口呢。正月没事,唱唱大戏,扭扭秧歌,人们便有滋有味地过完了年。

香玲喜欢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水袖飞扬时的飘忽和眼眸流转时的风情让香玲着迷。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

而今天,她只是被临时抓来救场的。

老规矩,请了金凤三次。金凤托着腮,只是说嗓子疼了,开不得口,今儿是唱不了。

头面人物中的九叔便急得跳了脚。唱戏有唱戏的规矩,锣鼓声已经在村里密集地响起,这戏不能歇。但是,没有主角儿的戏是没人看的,何况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月十五!

年轻力壮的人过完年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村里该热闹还得热闹。正月十五唱大戏,却不想金凤会撂挑子,难怪九叔跳脚了。

跳脚归跳脚,这戏还得唱,别的角儿都收拾妥当了,断不能临场改戏。九叔思忖良久,心里便有了谱儿。

香玲!

金凤和香玲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一个主角一个配角。

金凤在县剧团学过一段时间,无论是扮相、身段,还是唱腔,都是专业水准,能自然地演绎出青衣的一腔心事。香玲是山野里长出来的花儿,没有在县剧团里熏陶过,却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来低回婉转,别有一番风韵。但是亏就亏在了脸蛋和做派上,香玲自是多了一份山野间的气息。所以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凤的专属角色。

九叔找到了香玲,香玲点头。香玲不想让九叔为难,九叔眉头紧锁着的疙瘩让香玲的心也揪在了一起。

揪在一起的心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插叙部分补充介绍了金凤、香玲的角色地位、演唱特色等内容,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背景、原因,对人物间的“矛盾”作了侧面说明。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发展情况的了解;便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便于突出文章的主题。(如有其他答案,理解正确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9. 示例:

小说中人物的美,离不开人物的真。金凤因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而摆架子,眼见香玲要抢去“主角”地位而怒火中烧,小说正是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再现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才更凸显了金凤在舞台上看到香玲的“美”、内心发生转变、二人共同演绎青衣进入全新境界的艺术形象之美,才使得她技艺精湛、热爱艺术的形象格外能打动人、感染人。香玲虽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却依然对角色着迷;虽然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面对金凤心有卑怯,却依然认真装扮,不想失去扮演“主角”的机会;到了舞台上,金凤使足了劲头儿,香玲也毫不示弱。正是香玲内心对“青衣”的热爱、对主角的渴望、对艺术的追求的真实,才使得她在舞台上如人间尤物、风情万种的艺术形象产生震撼人心的“美”。(结合九叔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届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青衣》同篇异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