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山风景区导游词及佛教文化

本文由用户“leomlb”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5-10 17:45:44 举报文档

以下为《寺山风景区导游词及佛教文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寺山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寺山风景区旅游观光。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叫……,非常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使您拥有一个美好难忘的寺山之旅。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景区正门的小广场了,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山门,它是仿清官式古牌楼形制,三门六檐,彰显了北方建筑浑厚凝重的特点。而山门为三个门,就寓意着西峡,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文化广收博取,是个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浑厚的文化底韵为一体的宝地。这个大门加上围墙,总长度为81米,取九九两阳护佑之吉数。有心的游客待会浏览完景区后,您就会发现,寺山的所有建筑包括台阶的数字的均定位为9或6,这是我们对每位到寺山的游客的深切祝福,希望大家:顺利、吉祥长久陪伴。

现在,就请各位随我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个国内唯一的以佛文化为主题的石雕景某某。景某某的通高4.5米,全长90米。它是由著名国画家陈孟昕勾稿、著名雕塑家郭某某等十多名雕塑家历经两年创作完成的。这两面景某某是两本内容广博,文化深厚的大书,它以伏牛山水和西峡文化为背景,融合了儒释道,涵盖了上下五千年,要读懂她,需要的绝非三五天的时间。现在,我们就择其要点,给大家做一个表面的介绍。

大家看南面这幅景某某,主要展示的是:佛教的起源以及达摩北上、鉴真东渡、空*_**国佛教界颇具影响力的一些佛教故事;而另一幅则是展示了佛教的神yG系统。大家知道佛教从本质上是无神教,却在实际的演化流布中,被逐步注入了神性,后又由一神发展为多神,直至发展起一个庞大的分阶层的神yG系统。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中间的这三尊大佛,就是佛教神yG系统的第一阶层“横三世佛”,横三世佛分别代表着西、中、东三方空间世界,它是存在于不同地空间中。横三世佛居中的是释迦牟某某,居右侧的是西方阿弥陀佛,居左侧的是东方药师佛。那么在这三尊佛的左右两侧就是他们的胁待,也就是神yG中的第二阶层,现在我们就来简单认识一下这第二层中的几大菩萨吧。我们看,在释迦牟某某的身边,手持宝剑骑狮子的是文殊菩萨,他像征着智慧锐利和威猛,大乘佛教将他推为众菩萨之首。另一尊骑着六牙大白象,手势青莲的就是普贤菩萨了。这两位菩萨和释迦牟某某被世称“华严三圣”。在释迦牟某某左侧的是以东方药师佛为主的“药师三尊”,药师佛常见的形象有两种:一是左手拿药壶,右手施某某印;二是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他的左某某为日光菩萨,右胁待为月光菩萨。那最后一组就是释迦牟某某右侧的以弥陀佛为主,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的“西方三圣”了。

其实,佛教对于我们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既遥远而又亲近的。它自大约公元前后,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长期对冲交汇、互补融合后,对中国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清晰感悟到,两千多年前那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

好了,对于景某某的了解,我们就先到这,现在请各位随我一起,走进景区,开始我们的寺山之旅吧。

各位游客,走进山门,出现在您眼前的是一个水清、山秀、佛光普照的世界。古语讲“山不在高,有仙则鸣;水不在深,有龙某某”。是的,这片山不高,寺不大的森林,会随着大家的深入带给您许多的意外和感悟。

寺山景区是1992年被原国家林业部,首批审定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5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8.6%,是距离西峡县城最近的一个景区。它与山脚下南水北调源头的灌河交相生辉。是一个天然氧吧、佛教圣地、娱乐天堂。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个景观“珠联碧合”。我们看,在月台的上面是一尊半卧的纯铜铸弥勒佛。可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小广场上却只能看到佛的小半身。好多的领导、游客走到这儿都说“怎么不做个山一样高的大佛呢,那多雄伟。”是的,做的和山一样高的佛故然雄伟,可是缺少了佛家讲究的含蓄和内敛。现在我们站在这里只看到佛的一半和一些佛珠,如果,你登上坛顶,你就会有很大的惊喜,你不但可以一览景观全貌,还可以和佛亲密接近,抱佛脚,沾福气。待会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走上坛顶,一睹弥勒的全貌。大家所看到的弥勒佛周围的那些铜佛珠,它们像祥云一样抛洒在山崖上,一共有它108颗,它们代表了人世间的108种烦恼。这个景观告诉我们:做人,就要抛开人世间的烦恼,要做一个心胸豁达,笑口常开的人。

说到这里,有的客人也许想问,那么为什么在一进山门就安放一尊弥勒佛呢?他是过去佛。弥勒佛、释迦牟某某、燃灯佛他们被称为“竖三世佛”,是按照时间关系划分的。从山门往上走,我们是由未来追溯过去,如果从山顶往下走,我们就是从过去奔向未来。把燃灯佛放在最高某某,显示了燃灯佛在佛教的地位和法力,也符合我们我们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礼仪习惯。

现在我们走的这座桥名叫天龙八部桥。大家听说“天龙八部”这个词,一般都是从金庸的同名武侠小说开始的,基实,天龙八部这个词来自于佛经。在佛教庞大的护法军团中,共分为八个方面军,分别是:天众、龙某某、夜叉、N併似拧⑿蘼蕖㈠嚷ヂ蕖⒔裟锹蕖⒛z罗某某。这八个部分因天众和龙某某最为重要,故统称为“天龙八部”。金庸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根据天龙八部中护法神的个性特点创作出来的。这也告诉我们“佛是无处不在的”。

在桥的西面,是水系景观的入口“三叠瀑”,它是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亲水踏瀑工程的入口。过了这个桥,通往景区的道路就是两条了,一条是密林遮掩的石台阶步道;一条是亲水踏瀑的嬉水通道。那么,由于水系工程现在正在施工,要等到明年才能与大家亲密接触。今天我们就先沿着这林中步道,来享受森林带给我们的惬意吧。

好了,我们沿着石阶继续前进,周围就是一片茂密的丛林。2006年,世界环评委员会的专家们来到西峡,无意间发现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竟高达每立方厘米80000多个单位,是城市负氧离子含量是的300多倍!令被称为“世界负氧离子最高的地方--瑶都森林”都黯然失色。专家们就惊称寺山为“中原氧吧”、“中原之肺”。

现在大家抬起头来,就会看到在半山上有一个亭子,那就是元好问文化遗址组团中的一景,大家猜猜这个亭子的名子叫什么?对,因建于半山,所以叫做半山亭。它是宋代修建的。如果你登亭远眺,山城美景就会尽眼中。著名的“人亦老,时难得”传世佳句就是出自此处。这片遗址是有半山亭、洼樽石、卧云台三个景观组成的。金末元初的大诗人元好问曾在内乡县做县令,因为西峡、内乡在那时曾是一个县,所以当时的县衙就在西峡县城。元好问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常在半山亭上饮酒赋诗,抒发情怀。说到元好问,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大家所熟悉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生死相许”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元好问的笔下。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晃桥,就是好问桥。过了这个晃桥就是元好问文化景观组团。这组景观的最上面是,“洼樽石”,它是一块巨大的天外来石,石头上有许多像酒樽一样的小孔,最奇怪的是它的每一个小孔都会终年流水不断。卧云台是元好问醉卧作诗的地方。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到此地,只是做以了解。

大家都知道杜鹃花为我国三大名花之首,被称为花某某西施。伏牛山中的杜鹃花更为花某某珍品,您现在看到的这三层台阶状的区***的地方,如果在4至6月来到这里,您会看到一片怒放的杜鹃花海。

现在,我们可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因为受寺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质的影响,山林中的茶园分布很广,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寺山的茶,品质优良,口味清香,养颜补身,是茶极品。

大家一路走来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水潭,而我们眼前的这个潭的名字叫印心潭,大家可以看看这一片的山林都是一些杂树,唯独有两棵笔直的青松在此相伴而立,传说它们是一对在此相遇相爱的夫妻的化身,为了纪念他们就立了这枚心心相印石刻。老人家说,如果同一天喝了印心潭泉水的青年,同性会结成挚友,异性会成为夫妻,所以我们西峡的恋人们都会在每年七夕时相伴来这里饮水定情。我们再来看一下,石印上面的“心心相印”。那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成语了,但知道它来自佛教的人,却不多。它和“拈花微笑”、“不可恩议”、“寸丝不挂”等诸多妇孺皆知的成词一样,都是出自佛教的故事或公案。中国禅宗的修持是顿悟法门,不立文字...他们主张以心传心,心心相印,就是来源与此。

我们断续往前走,就会看到一条石雕的黑龙在潭上舞动。这个水潭就叫黑龙某某,这里曾经有一条碗口粗的大黑蟒。当地的人们,每当天久旱不下雨的时候,就会来到潭边,舀水祈祷,次日就有黑蟒出现,天降甘露,您可别不信,那可是十求九应的。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山上的工作人员还看到过此蟒出现在潭边。

再往黑龙某某上面走,就是凤潭了。因潭形似凤眼,故称凤潭。等汛期一过,我们就会清理杂草,扩大潭面,种植七彩意莲、睡莲等,明年的现在,您将会看到一个百荷竞放的绝美景色。

在凤潭的上面平地上,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重阳木林。重阳木,它叶圆如铜钱,每年花开两季,开花时彩蝶云集,树上树下好不壮观。每年九月九县城里的老人们都会到这里来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老人们常乐哈哈的说“常把寺山转,祛病又消灾;常摸重阳木,增寿又延年”。这话说的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人们想要健康就要多锻炼,多上山,体质自然就会好。再加上专家测出的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方,就是这片区域,这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自然会给人带来健康了。古老的重阳文化,说不定就来源于此地吧。

眼前这个凸起的石头是我们石阶路上的一个小景观,金某某望月。“蟾”是崔财的吉祥物。民间流传一句话:“刘海戏金某某步步得金钱.。(讲的是:南海龙王有个女儿叫巧姑,一次,她趁龙王外出的机会,变作一只金色的蟾蜍,跃出了桃花溪中的白某某。谁知遇险,幸亏勇敢而矫健的刘海救下。巧姑龙女从此念念不忘刘海,又偷偷地出了龙宫,还是变作金姿蟾爬上荷叶,扔给刘海一串金钱。刘海牵动金钱的丝线,金某某就变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跟在身后朝他微笑。从此,两人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我们石阶路上的这个金某某,可能是黑龙某某龙王之女,她跳出了黑龙某某,想吐金丝线找“如意郎君”吧。待会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找找看金丝在哪,那么你就会即得美女,又得财。

各位,刚才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其实,大家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佛家讲:种因得果。要想遇上这等美事,那就要经常积福行善。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佛缘池”,也就是佛教中的“放生池”。 《大智度论》上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佛教的放生,给放生活动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涵义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每个放生者,在放生活动结束后,都会有一种解脱、释然和救赎的心理感受。但这并不是“放生”的最高境界。如果,全社会都提倡不吃、不杀、不买、不拘禁动物,恩泽鸟兽,爱及众生,天地做我放生池。这才是理想境界的“放生”。 佛教古老的劝善理念,与当今社会上自然保护的国际思潮,是不谋而合的。

在放生池上面的石壁上镶嵌着,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主题的大型石刻浮雕。它是归元寺主持昌明大法师圆寂前,特意为寺院亲笔书写的,字字都浸透着佛法。它全长25米,宽10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是:智慧;波罗蜜多的意思是:至彼岸;《心经》是整个神圣佛学的缩影、是万法之典,虽然全文只有268个字,但却把佛学的全部精要浓缩在里边,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她把宇宙人生的来历、本貌和全部奥秘,讲述得深入又简捷、明了而透彻。对于,现代人而言,《心经》其实在告诫人:心灵健康第一重要,身体健康第二重要,财富的拥有只能排第三。不能舍本逐末, 只为了追求财富,看不到心灵健康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

好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林荫下的台阶步道,眼前豁然开朗。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燃灯寺前的停车场。爬了这么久的山,大家肯定也累了,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会再参观燃灯寺。

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我给大家简***景点---千年古刹燃灯寺,燃灯寺依山就势而建,占地300余亩,是我国唯一一座以供奉燃灯古某某为主的佛教道场,初建于隋朝之前,鼎盛在唐朝到元朝之间。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神慧大师和惠忠国师曾经在这里设坛讲经,传播“顿悟”法门。当时燃灯寺内僧众过千,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来自天南地北的善男信女,烧香诵经,络绎不绝,终日香烟缭绕。现在的整个寺院以古神灯模式所建。大家可以来看一下,两边的厢房是神灯的灯壁,中轴中的各殿组成了神灯的灯芯。你可别小瞧了这个寺院,这里可是有三个全国之最呢,待会儿,我们都会一一看到。

现在大家,精神抖擞,请跟我一起去参观千年古刹燃灯寺。请注意脚下,我们现在所走的是“步步生莲步道”,共有三层,每层7朵莲花,总共21朵。莲花是佛教的圣物,是佛菩萨的专座,是一种祥瑞之花,象征着在热闹的尘世当中别开清凉的世界。传说释迦牟尼在出生的时候,地上自动冒出莲花承托佛足,就有了这步步生莲的故事。因此,莲花对我们来讲是吉利的,在山道上雕刻莲花,就是请各位的脚下也步步生莲,一生吉祥如意。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燃灯寺的山门了,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分别是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佛教认为,进入三解脱门,身心就会得到解脱,它是佛教圣境与世俗凡尘的交接处,门内门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么现在请各位和我一起进入燃灯寺的佛教胜境。

(下山时某某)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尊金刚力士,他们手执金刚杵,又叫“夜叉神”或“执金刚”。金刚在佛教密宗中表示伏某某、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金刚力士本来只有一位,为了符合中国人讲对称的习惯,金刚力士只好一分为二,分化为两个金刚力士,专门把守山门,被称为“哼哈二将”,左边的力士张口,发出的是“哈”音,为“哈将”,右边的力士闭唇,发出的是“哼”声,为“哼将”。大家可以来认一认他们俩位哪位是“哈将”,哪位是“哼将”?

我们迎面看到这个“佛”字,大家来仔细来看一下,单人旁说的是一个人,佛教中人的一生是有因果关系的,有因必有果!所以一瞥是因一竖是果.横折弯钩的意思是,佛教信奉人有轮回转世,人的一生曲曲折折要时刻记住,种因得果,积德行善。剩下的这个一撇一竖是说因果循环且伴随我们一生。

(大士阁)穿过山门,我们来到了寺院的第一个殿堂,这个殿是“大士阁”,供奉着一尊重3吨的纯青铜铸造的十一面观音。十一面观音在六观音之中,是主救济、破修罗道,给众生除病、灭罪,求福求财的。观音所执法器与手印中,净瓶、柳枝和施某某、与愿印皆有。莲花表示众生原本具有清净之心,施某某表示大慈之德,莲花表示三昧之理,净瓶表示大悲智之义。以甘露之智水润泽一切众生。

(天王殿)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殿是天王殿,大家先来看一下门前的这幅对联,大肚包容了却世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便知道里面供奉的是未来佛—弥勒佛。在许多净土宗和禅宗寺院的天王殿,塑的都不是弥勒佛的本来面目,而是他的五代时的化身布袋和尚。他笑容满面,好像在告诉我们对待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荣华富贵、贫穷贵贱应该心态平和。弥勒佛旁边的护法分别是东、南、西、北四大天王。这是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所以称为增长天王。他手持利剑,代表着“锋”,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这是东方持国天王, “持国”意思是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所以称为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是主乐神,代表着“调”,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这是北方多闻天王,他以福德闻名四方,右手持宝伞,左手握神鼠,代表“雨”,用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王,

这是西方广目天王 “广目”意思是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所以称为广目天王。他手缠一赤龙,也称赤索,代表着“顺”,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就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某某。

这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共同守护这一方净土。 

(弥勒菩萨的背后,供奉的是韦某某菩萨。韦某某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他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降魔去妖,威风凛凛。寺院天王殿中所塑的韦某某,一般具有两种站立的姿态:一个是一手握杵,另一手叉腰,表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行脚僧不要自讨没趣,最好另投山门。另一个是双手合十,横杵于手腕上,表示此地是十方丛林,欢迎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安心住下,我们燃灯寺的韦某某菩萨就是这个姿态。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我国最长的汉白玉九龙壁,它位于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长27.7米,宽 2.2 米,由9条大龙和81条小龙组成的,这个九龙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九龙壁,比北京故宫九龙璧还要长。

(大雄宝殿)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是正殿,也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它是僧众朝暮集中修行的地方,大殿内的所有佛像均是用上好的香樟木雕刻而成的,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唯一的香樟木佛雕群。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大雄宝殿是2006年底修复的,它占地800多平方米,为重檐歇山、外二内一式的建筑。重檐歇山是我国建筑的最高级别,故宫的多数建筑就是重檐歇山的。外二就是从外面看是两层,而进殿后却只是一层,这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只看外表,要表里如一。

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也是有来历的, “大”是包含万有;“雄”是摄伏群魔,“大雄”是佛的德号,“宝”是指佛、法、僧三宝。燃灯寺的大殿内供奉的是“横三世佛”,我们在大门广场时,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多讲。三佛一殿,体现着生生死死,圆融贯通。大家看主尊的两侧,是侍者,白眉的这个是佛陀十大弟子之首的“伽叶”尊者,“拈花微笑”、“心心相印”的公案就是发生在佛陀与伽叶之间的佳话。站在佛陀身边那位年少的是“阿难”尊者。

三尊大佛的两旁供奉的是文殊和普贤菩萨,殿内的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像。十六罗汉是释迦牟某某的弟子。据经典说,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好,现在我们可以在大殿稍留一会,大家都可以到佛前去上个香祈个福求个平安。

(观音殿)在大雄宝殿右侧,供奉的白衣观音。她是观音菩萨诸形象之一。这尊观音穿着白衣,身处白莲花某某,一手拿着莲花,一手托着净瓶。白色表示纯净,象征菩萨之心。白衣观音在民间被认为可以消灾延命、保家人平安,妇人求儿、安某某、育儿等也可以来求拜白衣观音,因此香火非常旺。

(地藏殿)地藏殿是在大雄宝殿左侧,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某某,地藏王某某也是四大菩萨之一,他当时在九华山修行时发大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所以在所有的菩萨当中,地藏王某某的愿力是第一的。右手持九环锡仗振开地狱之门,左手握明珠照亮地狱之黑暗,放大光明,让受苦的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他的坐骑名叫善听,传闻善听的双耳,一只竖起,可以上听十方诸佛菩萨的法音,另一只则低垂,可以下闻人间众生求告的声音。两只不对称的耳朵,使善听显得精神十足。侍立在地藏菩萨左右的是闵某某、道明两位尊者,他们是父子俩。

(玉佛殿)大雄宝殿的后面,就是供奉我们燃灯寺镇寺之宝的玉佛殿。这里供奉的是一尊缅甸佛教协会赠送的缅甸白玉卧佛,他长6.3米、高1.8米,重18.7吨,是全国唯一的一尊用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的佛像。光是这么大的体积,这么重的重量,把他从遥远的缅甸请到这海拔上千米的山顶就是一个奇迹!

释迦牟某某涅盘是在农历二月十五。 释迦牟某某,世人称“佛祖”,其实在佛教眼中,他是现世教化众生的佛陀。释迦牟尼: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他的生活年代大体与中国的孔子同时。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八十高某某,传教已四十五年,佛教已被南亚大多数人所接受,各地均建立了寺庙,出家的和在家的信徒倍增,这时,释迦牟某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塔的建筑在后汉末年,就已经风行全国了。据《后汉书》记载,汉末三国时期,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有堂阁周某某,可容三千许某某”,这些描述真实地记载了当时佛塔建筑的宏大与华丽。佛塔随着佛教自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工匠们将印度原有的覆盆式的塔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楼阁相结合,便产生了楼阁式的佛塔。继而由楼阁式衍生出密檐式塔。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便派生出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佛塔。并且佛塔的内容还被延伸,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一般来说,不论佛塔是什么形态、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逐渐收拢。在中国,若论塔的数量和它们形式的多样,风格的丰富,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各种极富有建筑装饰美感的塔,与山川、河流、村落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寺山风景区导游词及佛教文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