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M法桩基内力计算程序说明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M法桩基内力计算程序说明书
1、使用方法
1.1 使用方法
(1)建立m.txt文件。
(2)打开“桩基m法内力计算书.xmcdz”,输入需要详细计算的荷载工况。键入:Ctrl+F9
1.2 m.txt文件说明
(1)计算工况数
(2).m1,N,P,H,M,E,Lo
nn,D0,mcj,ch,cl,cb,Z1,m2,zj,key,C0
m1 — 地基系数
N — 桩排数
P — 竖向力 (KN)(向下+)
H — 水平力 (KN)(向右+)
M — 弯矩 (KN·m)(顺时针+)
E — 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 (KN /m2)
Lo— 最小桩净距 (m)
(3).x,B,H,Z,C,L,ξ,Q1,Q2,K
x — 桩的坐标值(距作用点距离,注意x值有正负) (m)
B — 桩身宽 (m)
H — 桩身高 (m)
注:当H为0时,B为桩身直径;
当H为负值时,B为管桩外直径,H绝对值为管桩内直径;
当B为正时,B为方某某,H为方某某。
Z — 桩入土深度 (m)
C — 桩斜度 C=tgθ
L — 桩出土高度 (m)
ξ — 桩类型 (注:打入桩,ξ=0.667;钻孔桩 ξ=0.5)
Q1 — 土的上荷载 (KN /m)
Q2 — 土的下荷载 (KN /m)
K — 每排桩根数
除双下滑线这几个参数(可选参数)外,上述参数(必填参数)和“Rrfg”计算程序相同(注意力单位不同)。
nn — 平行于受力方向桩数量,默认为桩排数N,不填写或填0时都按默认处理。
注:参考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以下简称JTG D63)附录P第P.0.1条,nn的作用就是用来确定桩的计算宽度。以下面两种情况为例对参数nn的作用进行说明。
案例A为2排桩,平行于受力方向的一排桩数量nn应某某1,按照JTG D63规范P.0.1条相关规定,此时桩间净距Lo将被屏蔽,桩计算宽度与Lo无关(参数k=1)。
案例B为3排桩,平行于受力方向的一排桩数量nn应某某2,桩间净距由于2.1>(0.8+1),填为2-0.8=1.2m。
建议参数nn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D0 — 桩底中心距,默认按照Lo+B计算,不填写或填0时都按默认处理。
注:桩底中心D0的作用是用来计算单桩竖向刚度。建议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mcj — 桩穿越土层平均内摩擦角,默认为30度,不填写或填0时都按默认处理。
注:该参数用来计算单桩竖向刚度。
ch — 承台厚度,默认值0米,不填写时按默认处理。
注:承台厚度ch在低桩承台时用来计算承台侧向抗推刚度用。
cl — 承台埋深,默认值0米,不填写时按默认处理。
注:承台埋深cl在低桩承台时用来计算承台侧向抗推刚度用。
cb — 承台宽,默认值0米,不填写时按默认处理。
注:承台宽度cb在低桩承台时用来计算承台侧向抗推刚度用。
Z1 — 第一层土厚 m2 — 第二层土地基系数
注:第一层土厚Z1和第二层土地系数m2两个参数的功能,是当桩在2(d+1)埋深范围内有两层土时,对桩身弯矩和桩位移进行修正(JTG D63)附录P.0.2和P.0.4)。
这两个参数不填或填0时,都按照桩在2(d+1)埋深范围内只有一层土处理。
zj — 桩身抗弯刚度折减系数。
注:当桩为钢筋混凝土时,抗弯刚度折减0.8;当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时,按公预规JDG D62-2004第6.5.2条取值;当为钢桩时,填1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于Rrfg中存在以下默认处理,使得有些情况下计算结果失真。
Rrfg中桩底中心距由桩间净距L0+桩坐标计算所得;
Rrfg中针对梅花桩布置形式,由于缺少平行于受力方向桩数量这一参数,其桩的计算宽度计算不明确。(参见nn参数的注释)
3.2与桥博桩基计算工具比较
在高桩承台、单桩工况下,计算结果吻合。
3.3与市政院m法承台桩基内力计算程序比较
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两者误差由两个程序的计算方法不同导致。
市政院计算程序在计算低桩承台时,承台宽度参数遗漏。
针对案例A、B,市政院桩间净距直接按照0.2-0.8= -0.6m进行计算,且无nn参数,所以该计算程序直接按照nn=2进行计算。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M法桩基内力计算程序说明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