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马原辨析题整理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3题)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3.假象是一种错觉4.按照牛顿力学原理 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7、真理就是客观事物。8、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11、世界统一于某某。1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1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权高于主权。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17.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8.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19.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0.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2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24.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26.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7.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2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29.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30.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31.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
3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33. 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3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35.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36. 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37.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38、可知论是唯物主义,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39、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因此是没有意义的。40、辩证所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唯心辩证法。 4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类不同的真理。 42、劳动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43、“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论断中所说的“人们”指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
44.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46.真理必有用,有用即真理。47.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8.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49.时势造英雄。
50.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5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5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5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54.任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5.非道德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答案1 答::对(1)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个著名命题,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有其合理性。因为这个命题说明了灾祸与幸福的相互依靠、相互包含、相互转化。(2)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的双方及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起作用,自然规律可以不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4分)53.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既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命题片面强调人是目的,实质上是把自己当成目的,把他人和社会变成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价值观。54.正确。(1分)因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4分)55.错误。(1分)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非道德的行为是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比较,非道德的行为可以是社会意识其他形式。不道德的行为是以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判断标准,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4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马原辨析题整理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