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二十年与中国低碳发展进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展的基本脉络
A. 建章立制阶段(1992年至2005年)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开放签署。该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公约的签署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关注和行动。
随后,在2005年,经过多年的谈判和批准程序,《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该议定书是公约的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附属协议,规定了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期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承诺。
B. 第一承诺期(2008年至2012年)
从2008年到2012年,被称为第一承诺期,工业化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下进行了减排行动。这一阶段,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行动进一步加强,各国通过实施各种减排措施来履行自己的承诺。
C. 第二承诺期(2013年至2020年)
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开始,将持续到2020年,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并执行新的减排承诺。在这一阶段,各国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通过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目标。
D. 新的全球性协议的可能性(2020年及以后)
根据现有的公约进程和谈判,2020年之后很可能出现一个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新的全球性协议。这个新协议应具有充分的包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国家的发展需求和减排能力。
公约进程的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任务更加艰巨,要求各国转变发展模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必须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出更大的减缓努力,争取实现发展与减排的双赢。
综上所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方面的认识已经不断加深和提高。中国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和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需要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塑造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制度及全球减排协议。二、中国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认识中国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加深、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国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和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需要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首先,中国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减产等。因此,中国必须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到发展战略中,寻找发展与减排的双赢之道。
其次,中国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低碳发展,包括加强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中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和管理气候变化工作。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还在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领域推动低碳发展。中国的减排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一方面,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仍然很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等。因此,中国需要在继续推动低碳发展的同时,加大减排力度,加强国内外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在未来国际合作中,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塑造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制度和全球减排协议。中国将继续推动低碳发展,加强能源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还将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三、中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和态度
A. 以积极姿态参与塑造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制度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对气候变化问题有着巨大的责任和挑战。然而,中国也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因此,中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将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塑造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制度。
首先,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将积极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展开对话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中国将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其次,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中国将继续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积极提出自己的立场和建议。中国将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争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合理权益。同时,中国也将积极推动发达国家履行减排承诺,促使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B. 参与全球减排协议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减排协议的制定和实施。中国已经制定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承诺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65%至70%,并力争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中国将通过加大投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减排目标。
此外,中国还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转让。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转移和合作项目,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国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清洁能源的国际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共同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C. 全面推进低碳发展
中国将全面推进低碳发展,实现发展与减排的双赢。中国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支持,推动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应用。中国将加强对碳排放的监测和评估,建立碳市场和碳交易机制,推动碳定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同时,中国将加强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国将加强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和培育,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国将加强对低碳城市建设的支持,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低碳化。
四、结论
A. 公约前景的不确定性
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展的基本脉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但未来公约进程的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在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和政策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未来公约的发展和实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风险。然而,正是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国际社会才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B. 气候变化应对任务的艰巨性
无论公约进程的前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都变得更加艰巨。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等。为了减轻这些影响,各国需要采取更有力的减排措施,并加强适应能力。同时,减排努力需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结合,确保发展与减排的双赢。
C. 转变发展模式的迫切性
中国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和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转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意味着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加大减排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这个转变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积极的示范和贡献。
D. 中国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塑造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制度及全球减排协议。中国已经在国内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减排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将继续加大减排力度,推进低碳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二十年与中国低碳发展进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