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5 古诗二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5 古诗二首
教学
要求 1.根据诗句想象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古 诗 两 首
小 儿 垂 钓①(diào)
[唐]胡某某
第一、二句写山野小儿学习垂钓的情景。
第三、四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声音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整首诗所要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的纯真无邪。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的诗歌。全某某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夜①书② 所 见③
[2][宋]叶某某
第一、二句描写梧桐叶萧萧飘落声告诉人们已到深秋,天气寒冷了,江上秋风阵阵,拨动他的乡情。
第三、四句描绘了这深夜时分,篱笆下还有一盏灯亮着,那是儿童提着灯笼在捕捉蟋蟀。
1.学会《小儿垂钓》中的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儿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象能力。
3.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能力。
生字卡片,课件。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呢?(指名请同学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能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竿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课件)谁能看出这个人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古代的事情,从服装上看出来的。)那时候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题目。
二 理解题目
1.认读“垂钓”。(出示生字卡,书写“垂”字的笔顺)
2.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
3.看图,指名说说哪儿是钓鱼竿,哪儿是鱼线,再理解“垂钓”的意思。
三 学习诗句
出示诗文
1.看图,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认读生字、新词。
蓬头 稚子 垂钓 侧坐 莓苔 借问 招手
4.学习前两句诗的意思。
(1)看图,读诗句。
(2)小组讨论。
什么样的小孩儿在钓鱼?“学垂纶”是什么意思?
小孩儿是怎样坐在水边学钓鱼的?“草映身”是什么意思?
(3)讨论后请学生回答。
(4)指导朗读,边读边看图想象诗中的情景。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5.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1)读后两句诗。
(2)问:小男孩儿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出示课件,一位过路人朝小孩儿走来的画面)
(3)他来干什么?(问路。)诗中哪个词是写问路的?(“借问”。)
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同桌讨论后回答)
(4)看,小男孩儿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小男孩儿摆手的画面)
(5)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
(6)从哪儿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
(路人的脚步声,问话声,自己的回答声。)
(7)“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老师小结:小男孩儿既怕过路人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
(8)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小男孩儿紧张的心情。
(9)请同学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6.朗读全某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专心致志学钓鱼的情景,很富有儿童情趣。谁能谈一谈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旅客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
二 促织简介
促织,蟋蟀的别称,属于蟋蟀科,也叫蛐蛐儿。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蟋蟀(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我国已知的有30余种。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5 古诗二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