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我的师德追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我的师德追求
——立德树人 心系幼师谱华章
亳州幼师 李某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行为作风。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所以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民族教育成败的关键。根据多年来教育教学的体会,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立德树人,以德立教,下面具体谈谈我一向的师德追求和具体做法。
一、播撒爱心,生活上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民主,把自己的爱播撒在每个学生心间,通过爱的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首先要做到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其次要懂得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例如:2020级大专12班有一名叫张雨燕的学生,是个调皮鬼,人送外号“假小子”,不仅学习落后,而且好恶作剧,直接影响她周围一大片同学,我发现后,并没有简单地斥责与批评,而是采取个别谈心和细心观察的方法,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知道她喜欢唱歌,就让她在节日文娱晚会上一展歌喉,并担任文艺委员,还经常表扬、鼓励,恩威并施,以此作为转化她的“起步点”,使她产生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驱动力,鞭策自己改掉恶习,团结同学。另外,对自卑的学生,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于某某”,创造一点一滴的机会增强学生信心,鼓励她放心大胆去做,用真心的关怀去温暖她、感化她,使之告别自卑的昨天,坚定地走向自信、美好的明天。
最好的老师是“永远别把自己当老师,而是把自己看成学生最亲密的朋友。”除课堂上对学生谆谆教诲外,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心相印,开诚布公。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要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爱好和困难等,如发现某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就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之树立信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应该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的欢笑和苦恼,同情孩子,由衷地关爱孩子。”
二、教书育人,学习知识上做学生的“导游”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明确了教师的职责,说明作为一个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学乃教育之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知识灌输者变为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即“导游”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学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以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发展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教学行为做起,在学生动手动脑过程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材有效渗透。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学习过小说单元后,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在周末大舞台上演出,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学习的过程仿佛在旅游一般令人心向神往。
三、为人师表,思想品德上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把教育事业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正如著名教育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孝道、爱国主义精神、感恩等对她潜移默化,经常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这个“学困生”提高了自信心,找到学习和思想进步的内驱力,明显有了进步,在运动会上夺得名次,放假回家主动帮父母做家务,还在学校微信群上传了照片,这是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
虽然我们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征程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四史”,自觉传播“三化”,将爱与责任一肩挑,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无私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中!我本人也将“立德树人,以德立教”作为我毕生的目标不懈追求下去,永不止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我的师德追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