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都安某某 韦某某
【学习目标】
1.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2.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诗歌的内涵。
3.理解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以及诗中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诗歌的内涵。
难点:理解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以及诗中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总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它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身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的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他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世界发出了他的呐喊,写下了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的诗篇,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二、文学常识
1.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某某,号尚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XXXX,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XX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 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 员、副主席等职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他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2.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三、背景链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漫主义诗风是怎么体现的?
【提示】从表现手法、意境、诗人感情方面分析。
【明确】诗人以大胆、丰富、奇特的想象营造壮阔、恢宏的意境,诗人想象“我”站在地球的边上,眼观大洋,耳听海涛,并把太平洋想象成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竟然要把地球推倒,把相距遥远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天空的云海和海洋的洪涛联结起来,创造出一种阔大和超越的意境。这种神奇的想象和壮丽的场景同诗中表达的进取、乐观精神,及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构成了诗歌浓郁的浪漫主义诗风。
四、展示朗读
在对诗歌进行了解读赏析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五、拓展阅读
课下阅读《地球,我的母亲》,感受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