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用书配套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1.掌握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方法。
2.梯度练习,提高人物习作的水平。
课前准备:
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写人要抓住特点》。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写作课的课题是“写出人物的精神”,老师让大家进行了课前准备,现在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你认为如何才能写出一个人的精神呢?
明确: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取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进行精当的描写。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二、写法指导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
如:《邓稼先》一文中,通过“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在戈壁滩坚持研究”等典型事例,突出邓稼先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品格,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明。
2.抓住人物的特征描摹人物,体现人物的思想品格。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如:《回忆鲁迅先生》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但不要面面俱到,因为面面俱到就失去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
3.借助合理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等都可以。
如:《孙权劝学》中:“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鲁肃的吃惊与赞叹,从侧面反映出吕某某“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4.恰当使用抒情或议论,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散步》一文,以“我”为人物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开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特别是主旨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家庭和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三、实战演练
(一)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加。调动你的生活经验,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表现。不少于500字。
参考范文:
争 论
自古以来,争论便无处不有。守备森严的皇宫大殿里,大臣们为政事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顾客为几毛差价与老板斤斤计较,绝不松口;温馨幸福的家庭里,母亲与儿子正为他的成绩下滑大声争吵……而在静谧校园的教室里,争论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原料”。
下课铃一响,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到处都是吆喝声,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成几拨。我站起来活动身体,有一处争论声便飘进了我的耳朵。
“她算什么?不就是去高档点的地方演唱过嘛!还常拿出来显摆……”“她又有什么了不起?参加个歌唱比赛就以为自己一步登天了,好了不得哟……”小A和小B正扯开喉咙,放声“高歌”,全然不顾他人,分贝一路狂升。她们两个争得面红耳赤,小A还竖起一根手指对另一人指指点点,嘴皮上下翻滚,一连串语便叽里呱啦地蹦了出来。小B也不是吃素的,见势站到凳子上,两手叉腰,摆好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外的桂花树,感觉有些怜惜。许久,外祖母拿上绳子和木棍,便走出了家门,去帮助小树加固。她佝偻着背,天气虽然很冷,她却毫不手忙脚乱,井井有条地将小树加固好。
外祖母回到屋里,嘴里还喘着热气,“外祖母,为了一棵刚种下的桂花树,而让自己冻感冒了可不值得啊!”我握着外祖母那双冰冷的手说。接着,外祖母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那是因为你爱吃桂花糕呀!外面买的总是没有家里做的好。”外祖母笑着说,恰似在冬日绽放的桂花。
“那是因为你爱吃桂花糕呀!”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外祖母对我的关爱。这些年来,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人,她曾经陪我玩,陪我成长,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牵挂呢?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用书配套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