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不是情人节[副本]

本文由用户“oiujhtfredcvnh”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11-22 10:42:30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七夕节不是情人节[副本]》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七夕节不是情人节

计某某203 01郭某某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民族,又有七月七、七姐诞、七姐节、七娘会、七巧节、七夕祭、巧夕、双七、重七、香日(俗传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织女梳妆打扮、涂脂抹粉,满天飘香,故名)、星期(期:约定、约会,牵牛星、织女星一年相遇一次,如同约定一般,故名)、乞巧节、女节、女儿节、少女节、姑娘节、兰某某(古人称农历七月为“兰某某”)、牛公牛婆日(越南华人的习惯称谓)、少儿节、穿针节、道德腊(道教对七夕节的称谓)等不同的称谓。

检索古往今来的七夕节的主要节日活动,从中不难看出,尽管由于时代、地域、民族的差异,导致历代、各地、不同民族的七夕节节日活动形式多样,但历久不变的“乞巧”、乞子等主要节俗,却似与爱情有“风马牛不相及”之感。所以我认为将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不合适。

女子“乞巧”风俗渊源甚久,至迟在西汉末已经出现。据说刘歆撰写的《西京杂记》中就记载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奉牛郎、织女,乞求神灵庇佑多子多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地域、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差异,而导致七月七日节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除上述三项历时久远、分布广泛的节俗外,还有乞富、乞寿、七娘会、香桥会、接露水、拜七姐、乞求姻缘、游七姐水、为牛庆生(又叫“贺牛生日”)、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等节俗。从上述节俗来看,它们虽然都源出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同一母题,但其活动内容,除祈求美满姻缘等少量节俗外,大都与浪漫的爱情无关。况且,在从《诗经》到明清时期不断演变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最后却是以悲剧收场的。虽然古人最终还是给这一悲剧,涂抹上一丝慰藉世人心灵的亮色——每年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但一年364日的分离,对夫妻而言,无论如何还是一种感情悲剧。甚至在《三言》、《二拍》、《红楼梦》中,都将七夕与疾病、不幸有意无意地连结在一起。

或许因此缘故,古人七月七日的很多节俗,其实皆与爱情无关。至于现代人将七夕节比附为“中国的情人节”,虽然抓住了节日中蕴含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这一重要元素,但却忽视了古人设置这一节日的初心。所以将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并不合适。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七夕节不是情人节[副本]》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