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学数学“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小学数学“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页例3、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连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某某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3、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连乘得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
1、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境,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
学生2:我知道每箱保温壶有12个,每个保温壶卖45元。
学生3:问题是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2、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要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学数学“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