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读书笔记,农民的道义经济学,3.25》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道义经济:是指有关经济领域,以社会道德标准为经营基准,以社会效益为主要出发点的经济活动。
生存伦理:存在于大多数前资本主义农业社会里,它植根于农民社会的经济实践和社会交易之中,是一种道德原则和生存权利。
安全第一原则:这一原则一般要排除带有任何危及生存的巨大风险的选择方案,尽管他们有可能产生较高的平均净利润。了解农民是如何规划自己的经济活动,以及如何确保稳定的生存条件,将帮助我们懂得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联结为一体。
社会保险:“德国,英国两国矿工抗议的历史看出,是那些接近生存边缘的人们有稳定的实际收入,也许是比人们取得更高的,平均的实际收入更有影响力。”所以不要追问农民的贫困情况怎么样,而且更要追求农民的不安全性怎么样,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给农民真诚提供一道保障线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就能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大家挤破头都想要进编制内工作,公务员比企业好之类的话语,所以给农民提供一定保障,比给他们一笔收入要更加稳定和可靠。
该书《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斯科特写于1976 年,该著作主要研究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东南亚小农社会。作者所以论述的是,在农民的社会里当受害者认识到剥削的时候,剥削的性质如何?什么东西会形成社会的爆炸形式,而不讨论社会爆炸本身。他所描述“小农”不是那些富裕的、地主阶级或者处于精英阶层的农民,而是处于生存边缘的、面临生存危机的穷人,决定行为的因素不是最大化的利润而是生存伦理,生存伦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小农群体有一个生存最低线,如果现实境遇能够保障他们的生活维持在这个最低线或者之上,他们会安分守己; 如果现实境遇不能保障他们的最低生存需要,他们就可能起来反抗或起义,当然,起义和反抗并不是必然的,农村社会还有再分配理念和平衡机制,这种理念和机制是传统的小农社会必备要素。如果没有这种理念与机制,小农群体无法维持生计,地主也不会持续存在,小农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文中说到“农民关心的不是被剥削多少而是自己剩下多少,剩下的不低于生存标准,他们就会选择维持原有的社会关系。”所以在面临这机会很多、收入可观、但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市场社会,他们宁愿选择“看天吃饭”的、稳定的农业社会,很难去挑战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所以他们生活在一种自我保护的安全社会里,难以接受外在的社会里的新东西,所以我算是理解了为什么我爸爸从初中开始说出去打工,但是直到我读研究生才出去的原因了。
第五章内容及感想:经过越南的两次起义可以得出起义的原因:外部原因是:第一是经济危机,政府增加税收形式,经济危机下产生了严重的饥荒,一方面是普遍面临着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歉收、米价上涨成为了起义的关键。第二赋税沉重。在经济危机期间,在之前的人口税,固定税,土地税,市场税等方面,在增加食盐税、森林税、道路通行税等构成了沉重的赋税压力。固定税线未能考虑到每年收成不定的情况下,这一固定税可能会让贫困县的农民一下子掉到贫困线以下,生活得不到保障。
内部原因:都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加剧了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的恶化,第一居住地理位置的脆弱性,生活在最为贫瘠的地方,降雨量不可靠,收成更加是不稳定。第二农民土地日渐缩小,由于经济不稳定,土地租赁条件更加苛刻,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地主对公共土地的赚取以及农民本身贫穷,导致这一阶级不稳定的生存状况。由此可见,农民对其土地是依赖并且有感情的,土地是他们生活最安全的保障线,一旦他们的生存保障线面临危险的境地,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其中导致最直接的行动是拒绝人头税和强夺大米。
所以一向起义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是否站在大多数农民的立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一旦失败或者结果不理想,那么农民必定不会积极的配合或者强行抵制,根据这种情况看来,农民对待政府的那些关切自身利益的政策文件的实施,有些强行抵制、有些则采取观望态度、还有的采取不配合的态度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思维模式采取自己认为的最有利于他们的方式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所以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虽然我们也可以发现政府在这些村民身上的财力物力都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待这些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而非一朝一夕的,如何建立起群众心中的风险缓冲机制,必须要了解居民真真切切所需及所想,不是从我们认为他们需要什么的角度,而是他们真正的需要什么的角度去建立风险缓冲机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读书笔记,农民的道义经济学,3.25》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