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传统节日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传统节日》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传统节日》 课时:两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陈某某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并知道节日的具体时间。
3.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家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4个新字
评价任务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评价任务三: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活动一
1.播放儿歌:新年好。
2.同学们,你们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能知道它是什么节日时唱的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个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1.学生能根据导入想象画面。
2.学生能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活动一
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由四个小节组成。
(完成目标二)
1.学生能注意区分自然段和小节。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完成目标一)
3.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我们读一读课文,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完成目标二)
学生同桌之间开展自学,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
(评价目标一)
师生相机正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评价目标二)
环节五
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贴、街、舟、艾、”4个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某某,注意笔顺。重点讲解:
①街:“行”字中间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②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3)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完成目标一)
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正确书写“贴、街…”等生字。
(评价目标一)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传统节日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