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政治全国卷题目及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18年全国卷3】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38.(1)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需平衡;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产品的进口压力。(注:市场:供、求、供求关系、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
(2)政府完善补贴政策;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分析:第(1)题的考点是价格和价格变动的影响。本题着重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和分析推理能力。材料选取我国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状况,突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题涉及的保护价政策是一项支持价格的政策,对于考生有一定的难度,考生需根据价格的有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保护价是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格”,分析推断出保护价高于市场价格。同时结合材料中提到的由于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致使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明白国内玉米库存过剩、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等问题产生的内在逻辑。新机制是“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从中可以得出保护价取消,国内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因此国内的玉米价格下降。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之前产生的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就相对容易:
首先,国内玉米价格下降,会影响到供给,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从需求方面分析,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下降,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从而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求平衡;最后,再结合之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可以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压力。
本小题为问题解决类设问,考查考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引发玉米价格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政府从自身职能出发,可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可以通过增加直接补贴的办法给予玉米种植户一定程度的弥补。另一方面,种植户也要改变过去有保护价托底收购玉米而不愁卖情况下的一些做法,如玉米品种只重产量不重质量、粗放种植不讲效率等。只有政府和种植户共同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这一改革举措才能产生预期的成效。
(2)对消费者的影响:生产出满足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共8分)
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共6分)
解析:(2)对消费的影响:
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对象 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动力
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消费观念 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消费方式
总体来讲:提高了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了消费体验、完善了消费结构、促进了消费升级
【2014年全国卷1】参考答案: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的质量,降低商品的价格,最终使消费者收益。
2015年全国卷2
特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
场发展不均衡;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
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
增长。
【2014年全国卷2】特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2013年全国卷1】(2)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高效运转;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的竞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020年全国卷3】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推进农业品牌化、专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农民合作社服务范围,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2019年全国卷1】降低关税,增加进口,繁荣生产与消费市场;激发市场竞争,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降低消费成本,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带动技术引进,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2018年全国卷2】
(1)近五年财政收入和税收收 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
(2)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也即利润),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开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分析:本题的考点:公共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课本知识理解指标关联和读图的能力。根据书本知识,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四种,其中,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从图中可以看出,2013-2017年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是同向增长的,并且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的收入的绝大比重。(注意横比如不能比差距,可以找联系)
(2)本题进一步的考点:企业税负减少了,但国家财政收入依然增长,并且税收收入仍然占据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这是如何实现的,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考题。学生可以从如何扩大税源和税基两方面作答。
扩大税收来源的方法,主要从如何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的角度思考,如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创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通过降低企业税负,企业的收入将会增加,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再生产活动,有利于经营规模扩大。
扩大税基(税前利润)的方法,主要从企业如何从内部挖潜的角度思考。
通过降低企业税负,企业的利润将会增加,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到创新活动,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向研发、营销,物流等高附加值的服务端发展,促企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税前利润的目的。
附:旧教材对企业利润重要性的表述
【2012年全国卷】38.(1)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前面是现象)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此点是本质,也点出问题所在)。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划线部分为原来旧教材课本理论,是解决劳动报酬低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2011年全国卷】
(2)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2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2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答出1项某某2分,答出任意4项可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020年全国卷2】38.答: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居民就业,居民能取得劳动收入;居民有了收入,能增强消费信心、稳定消费支出,推动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复工复产;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复工复产,能促进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生活消费品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能促使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进而稳定和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以上为《政治全国卷题目及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