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讲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妙慧法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讲解
讲解:妙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某某!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是由地婆诃罗翻译的一部经典,地婆诃罗的翻译,常常一部经翻译两次,比如《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他就翻译有两个版本。但是通常来说,我们要取官方翻译的版本,因为唐代官方译经,程序非常严格,有很多佛学上的宗师和开悟者组成的译经团在一起参考,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直到完全契合经义。而地婆诃罗个人的翻译,多少会有一些他个人的见解在里面,所以,我们要取官方的翻译,那么就是这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了。此经出自《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单某某。《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汉文有四译。第一是元魏菩提流支于永平元年至天平二年间(508~535)译出,名《无字宝箧经》,一卷,僧朗笔受。第二是元魏佛陀扇多于元象二年(539)在邺都译出,名《无字宝箧经》,一卷。第三是唐地婆诃罗于永淳二年(683)在长安西太原寺归宁院译出,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第四是唐地婆诃罗重译出,名《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一卷。此四译中,第二译本阙佚。前面说了《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因是皇家下旨的官方翻译,翻译程序严格,被认为是最出类拔萃的翻译版本,历代受持感应也最强烈。今天我们讲这部经主要是因为目前市面流行的讲解《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的人多堕入了顽空见,这部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缘起性空四个字能概括得了的,其内容与缘起性空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大乘佛学有三个体系:第一是如来藏体系,第二是中观体系,第三是唯识体系。学大乘必须三个体系都要系统去学,以免受一非余。通常只学中观的人很容易执顽空见,排斥如来藏体系和唯识体系的经典,而只学如来藏体系和唯识体系的人又容易执成神我,所以,学佛最好是三个体系都要学。这部经属于方某某类经典,什么叫方某某,所谓方某某就是最上乘之通称,讲一乘佛道的。我们知道《华某某》就是方某某类的经典,其意义弘富、博大,所以遇到方某某类经典需要比较大的福报。在碰到方某某类经典字句时,我们要不惊不怖不畏。密宗那边也有人宣传这部经,说这部经:“其功德和效果即完全等同于念诵50万金刚萨W跣闹浼由瞎┱娼鸫恳?7堆曼扎3万四千次,此经是密中密,只要念,破瓦法、拙火定、妥噶现世都可不求自得。”有人听到这句话就惊疑,就怖畏,这都是福德资粮不够所致。因为他没有福德接触这种最上乘的佛说,所以在惊畏的那一瞬间,福德就减了,我们学佛人积累福德都是一点一滴,从放生、布施、持戒开始,好不容易积累了一点福德资粮,这一惊怖,福德就没了。如果再说出谤佛谤法谤经的话,那业障就非同小可。所以,我们对待方某某类经典一定要恭敬,要不惊不怖不畏。有人看见《度一切诸佛智严经》中说,持此经,功德胜发菩提心,他就大吃一惊,开始反驳,拿什么来反驳,拿《华某某》来反驳,来质疑,因为《华某某》已经将发菩提心的功德讲得无以复加,怎么还会……这些都不是一个有福德的修行人的行为。而不惊不怖不畏,一下子就能积累很多福德。如果你今世能碰到方某某类经典,记住,一定要以不惊不怖不畏的心态去读,这样你会积累很大的福德资粮。这部经也是。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这是经题。普光明藏就是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又叫第九识,又叫庵摩罗识,又叫中道,又叫实相。《大佛?首楞V磢摗肪硭模骸赴惆啄衬常菏雷鹑绶饖裕蟪W。獋果位名目相a桑雷穑绻荒衬常刑帷⒛鵬谩⒄嫒纭⒎鹦浴裟?厠X、空如O啿亍⒋骔撫智,是七z.名,z1?栔R%,清m鑇n,氃性X凝,如金R[王,常住不X蕖埂?杖缋床乩胙岳胂啵运凳抢胛淖帧?/p>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
如是我闻,是经文开端的发端语,是阿难在复述经文的时候说的,他说,这些内容都是我听到的。现在一些人喜欢考证伪经,最后考证下来,这个也不是佛说,那个也不是佛说。其实佛弟子转述佛和菩萨的说法,都是佛说,另外就是符合三法印的内容。是不是佛说不能靠考证,要用三法印去印,学佛人一定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就是三法印,否则落入外道而不自知,大乘实相印属于三法印中的涅i糜 j葨崛山是佛陀说法之地,在王舍城东北面。巴利文Gijjhakuta的译音。智度论三说:“是山顶似鹫,王舍城人,见其似鹫故,共传言鹫头山,因名之为鹫头山。复次王舍城南,尸陀林某某,多诸死人,诸鹫常来啖之,还在山顶,时人便名鹫头山。此山五山中最高大,多好林某某,圣人住处。”
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证无言法,就是离言法,就是证得了法身,证得一分法身即是圆教初住,就是大菩萨了。是处和非处属于二边,证得了中道就是离二边,离二边但是与二边又不相违反,这才是真正证得了中道。善调身心,故能常游三昧,三昧就是禅定。什么叫禅定?《坛经》说:“外离相为禅,内不动为定。”大珠慧海禅师说得就更清楚了:“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这里仍要求无生心,《华某某》说:“一念不生,是如如佛。”有人见禅宗说坐进一念不生是鬼窟窿里做活计,就害怕。禅宗参话头参到一念不生,其实还有一念,就是思维这个一念不生的念,是说这个是鬼窟窿,抱着这个:“啊,我已经一念不生了。”这个念头不放,似乎没有其他念头了,这个不是真正的一念不生。真正降服内心,达到一念不生,离开悟就差不多了。菩萨常游三昧,还有一法不舍,就是大悲,这个法也是法执,有人说菩萨一无所执,那么菩萨如何度众?所以菩萨开悟之后要留惑润生,就是保留一分法执。这两句是讲菩萨的戒定慧,惭愧是戒,智慧是慧。饶益众生,我们知道,菩萨入初地的时候,三千大千世界,珍宝尽有之,但是菩萨有而不取。用来做什么呢,饶益众生,不光是财,还有用佛法来饶益众生,使众生解脱。菩萨虽常住实相,但是对于世俗的善恶,还是能了别通达。不著文字而有言说。言说属于妄,不著文字这里是真,第八识是真妄和合,第八识的体和第九识是一样的,这个体是离文字的,但是一切言语都不离第八识,因为第八识是有为法的根本因。菩萨离妄证真,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洞就是透彻的,清楚的意思。菩萨证得实相真如,也就是普光明藏,也就是实际,所以说菩萨深明实际,但不住其中,因为要出来度众,参加法会,菩萨在证得普光明藏的时候,照见五蕴都是真如,是中道空,受阴也是,受,就是受蕴,接受的意思,受分为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菩萨是无所受,就是连乐受也没有。我们常常听见有人说菩萨是无分别的,那么他既然无分别又如何加持你这个念咒的人呢,无分别如何保证不加持错了呢?这里,我们看经文,菩萨是善能分别啊。虽厌恶生死,但是又常常护念众生,这是正是菩萨的慈悲所在,其名称在法界中是周遍十方,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菩萨证得真如实际,将第八识处于不从缘起的平静状态,所以说宴息,宴就是安静的意思。菩萨见性即解脱生死,不再轮回,但是为了度众,所以现受色身,虽然菩萨已经证得无为法,但是仍行于有为法中,有,是十二因缘之一,就是业力因果,菩萨示现色身和因果为的是努力地度众。后面两个平等,都是讲菩萨度众时的慈悲之心,贤善而无染着,菩萨是无染着的,不会求回报,不会有贪爱,不会说这个众生我多度一点,那个众生我少度一点,菩萨最终是自度度人,自他同得清净。
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这些菩萨只是举例,列举法会当中最主要的几位大菩萨。属于法会中对嘉宾的介绍,包括了财尊、辩尊、寿尊等,每个菩萨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持世菩萨善于财施,观音菩萨善于救苦救难,普贤菩萨为延寿之尊,你看,我们《普贤行愿品》里有一句话:“此人善来胜寿命。”而虚空臧菩萨擅长开智慧。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地藏菩萨是大愿第一。各个菩萨都有自己的特点。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ZG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某某、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某某、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c趿⒛纫叮缡堑却蟀⒙藓海饔胛蘖可胖诰恪D锹扪拥任蘖刻熘冢酥梁闵彻寥赵轮钐欤庹找だ捶鹚V练鹚选1颂焱獠荒芨聪郑倘缇勰匝帜衬场F怕ツ橇酢⒌虏驽攘酢⒛瞧糯锒嗔酢⒚酪羟似磐酢⑽奕抛清嚷ヂ弈衬场⒏饔胛蘖恐罹焓艟悖慈氪嘶帷J绞澜缛绾愫由乘衅腥逃诒就疗羟肴缋矗胫钏闹谕钡酱耍鞒种种殖龉兰涫夂霉┦拢钌嫌诜鹬钇腥选<从诨嶂凶?/p>
这里描述法会的盛况。从菩萨到诸天,天神虽有威光,但是相对于佛来说还是属于暗,法界中所有的光明相对于佛来说都是暗淡的,虚空粉碎时,只有佛光,其他全是暗淡的。龙王也来了。天龙八部都有护法。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这是法会祈请,佛经常常用这种方式引出佛法的真正内容。这里的二字,是如来二字。以前的行礼都是胡某某,或五体投地,古代僧人跪坐致敬的礼节⺁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倦则两膝姿势互换。又称互跪。是古代外族行礼的规矩,我们今天也要多对佛胡某某,或五体投地,又叫五轮顶礼,这是标准的行礼方法,有人拱拳或匍匐或像日本人一样直立低头礼都是不规范的。关于如何拜佛、供佛,我们上次已经讲了,上次没来的同修可以请教一下学过的师兄,三人行必有我师嘛,谦虚是很重要的。谦虚,你才能学到东西。拜佛,是基础,必须会。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刚才胜思维菩萨请问如来二字,这里佛作答,佛界就是众生界,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众生本空性,与佛同体,没有佛就没有众生,没有第八识的体,就没有这些如幻如梦的众生。这里引出下面的继续提问。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某某:“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这里问了三个问题,第一是询问断结的事,要成佛,需要断哪些结,众生不能成佛,全因真金被秽花某某,众生皆有如来藏,只是被缠缚而不自知,这些缠缚就是结,结一断,真金就显出来了,就好比从金矿离提炼金子,把矿石去掉,就自然得真金。第二问是问持戒。有人说成佛了或者成菩萨了就可以开戒,读了这部经,我们就知道这是邪说,是特权思维,佛是圣人不是特权者,菩萨也不是特权阶层,特权属于落后的野蛮文化,佛教不是,佛是以戒为师,如果佛认为自己成佛了就可以开戒,那不是欺师灭祖吗?大家不要笑,初地菩萨就要达到降服性障如阿罗汉,而初果阿罗汉就已经于戒不坏净,更不要说四果了。二地菩萨就能绝对不犯戒。所以谤佛谤法很深细,有时候你认为自己是在赞佛,其实是在谤佛。第三个问题就是问如来证得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直指开悟直指成佛,这部经就是一部成佛的总纲。你说这部经重要不重要。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某某,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某某,所谓w嬇H缡且环ㄊ侵钇腥XXXXX览搿I颇凶樱从幸环ㄆ腥XXXXX衬常接蕹铡H缡且环ㄊ侵钇腥XXXXX览搿I颇凶樱从幸环ㄆ腥XXXXX衬常轿胰 I颇凶樱从幸环ㄆ腥XXXXX衬常揭苫蟆I颇凶樱从幸环ㄆ腥XXXXX衬常絘嵚I颇凶樱从幸环ㄆ腥XXXXX衬常叫傅 I颇凶樱从幸环ㄆ腥XXXXX衬常絗勖摺I颇凶樱从幸环ㄆ腥XXXXX衬常桨I颇凶樱缡且环XXXXX侵钇腥XXXXX览搿?/p>
这些都是成佛最基本的结使。佛学中有最基本的五下分结和无上分结,五下分结,五种低层次束缚五下分结是什么?第一是自我观念身见,因为身见就会有我取,再就是对佛法的不确定感,也就是疑,然后是执取戒律与修持教条戒禁,、还有感官欲望、恶意:这是五种低层次的束缚。五种高层次束缚五上分结是什么?这五上分结就是对色界的贪欲、对无色界的贪欲,然后就是自满,自满也就是a嵚褂械艟侔XXXXX乖辏褂形廾鳎蛭廾魉缘叩梗杂蕹眨赫馐俏逯指卟愦问俊H缓笮傅『突杷彩粲诟牵墙崾梗习颐墙馔选K砸惨系簦系舻母拍钜⒁夂徒捣挚矗捣硎净够嵩倨鹄矗暇褪怯蓝衔抻唷?/p>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某某。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这里讲要持哪些戒,五戒是基础,一切解脱无不依三皈五戒而成。五戒是哪五戒?知道吗?看来大家都知道。这里列举了五戒中的三戒。佛教为何要受戒?受戒不是为了维持纪律。守戒的目的是为解脱。依照因果定律,甲给乙造成了烦恼,甲会受报应,那么我不造成烦恼,不就完了吗?如果你真要是把戒守到一丝不犯,你就是二地菩萨了,直超二地,但是“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难啊。因果的规则是自然规则,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学佛,一定要遵守因果的规则。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某某?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这里讲成佛要证悟些什么。证悟即无所悟,有所悟,就是有所得相,就是我相,这个不是悟,连初果的证悟四圣谛的要求都没达到。佛是无所悟,无所觉,无有少法是如来觉,觉无所觉。因为禅修是要将第六识安某某在无所得、无相不相,无所住的境地,所以说觉无所觉。一切法,就是所有的法,都是无生无灭的,为何我们看见的世间万物是生灭的呢?为何阿罗汉在证悟四圣谛之前看见所有的名色都是生灭的呢,因为那个是幻,不是真,就像做梦,梦里花开花落,其实没什么在那里生灭,其实是没什么在生灭。一切法离二边,这个二边指的是相对的二边,比如有和无、多和少,大和小,这些都是分别心导致的,离二边,就是要离分别,安某某好第六识不去分别,就能粗略地离二边,离二边才能到中道,是这么个意思。一切法如梦如幻,自然不实,那么无为法呢?法身呢?法身离分别,非有非无,所以也说不实,后面又说实性,就是离实和不实二种。觉了自性就是开悟的基础。一切法都遵从因果的定律,有人说法身不从缘起,无因果,所以开悟之后可以杀人、邪淫,这不对,法身不从缘起,但是也遵守了因果的规律,因果的规律是有因必有果,无因则无果,遵循的是后者。我们上次讲过《稻杆经》,这部经讲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的变迁速度很快,如同电光,所谓如梦亦如电,念念变迁,一直在生灭,因为有因缘所以就会有业障这么回事。法性就是佛性就是真如,就是实相,就是普光明藏,开悟的时候是要亲证此法,是现量亲证,不是经教量。如果没有诸佛法身,就没有第八识,没有第八识就没有世间万某某,出世间的智慧是依普光明藏而进修的,世间万某某更是离不开阿赖耶识。第八识和第九识识什么关系,这个以后我们会详细讲。当安某某好了第六识,使之处于无所得、无所住、无相不相、不相无相的境地,因为普光明藏又恒常寂照功能,这个是法尔如是,正因为有这个恒常寂照的功能才会分出闻性、见性等六种性,产生六种识,这个具体要到我们讲《楞严经》的时候再讲,这里先提一下。安某某好第六识,使第八识处于平静状态,因为普光明藏有恒常寂照的功能,自己照自己,会照出一个类似于眼见的东西,称为“见性。”所以这里说“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幻如焰,就是不实,菩萨成就如幻观,虚空粉碎,什么东西都不实在,当然这是大菩萨的成就。诸法实相,是大乘一实相印。人法二空,全部成了实相。这个实相是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这是实相的特征。因为实相是无分别时所见,那还有什么自性呢?自然也就是离文字,离言离相。这一段讲佛学要悟什么,全部内容就都在这里。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这部经讲得如此精深,你们听懂了没有?没有,没有是正常的,如果听懂了,你就开悟了吗?但是暂时没开悟也不要紧,仅仅是听一听,就功德无量,我们看参加法会的这些师父,他们都得到了利益,没有一个人空过,所以我以后要多讲这部经,越讲得到的利益越多,你们也要多听,虽然我们比不上在耆?崛山法会中得到的利益多,但是听一听,功德也是很大的。
尔时佛告罗某某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某某:“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某某,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罗某某是佛的嫡子,在胎六年,生于佛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就觉悟证果,是当时僧团里的密行第一。他生性柔顺,所以他先说要受持此法。不仅是他,还有90亿菩萨摩诃萨都出面要守护此法,有90亿菩萨保护的法,我们是不是要勤加修行啊?
尔时四天王白某某:“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四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某某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又称四大金刚,是佛教重要的护法,有护法神的保护,我们自然更应该持此经。何况还能所有志愿都令满足,所有自愿,什么求官啦,求财啦,求学业啦,都是小事啦,关键是解脱,解脱的志愿,他自然也能帮你办到。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某某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某某,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崛山诸菩萨众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所有的烦恼障、报障、业障都可以消除,殊胜不殊胜?我们继续看下面这些好处:“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最后这一句是不是不可思议,如来看你都成佛了。读到这里我们要不惊不怖不畏,刚才已经说了。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自然,有这么多功德,大家自然乐意奉行此法了。今天这部经,我们就简单地分享到这里,剩下的就是大家回去要念,要思维,如何思维,多看看方某某类的经典,特别是《楞严经》啊《大般涅i镁氛饫嗑洌“颜獠烤N遗欢氖焙蚨际堑骄闹腥フ掖鸢福木褪俏颐亲詈玫睦鲜XXXXX裉煳艺饫锝驳挠惺裁床欢裕忝且部梢跃勒暇拐馐欠侥衬忱嗟木洌颐切枰丈砣パ昂吞教帧O衷谖颐羌寤叵颍险疲航鲆源斯XXXXX拢徽呋叵颍展饷鞑兀至渴抵?二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满; 三者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讲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