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宏观经济波动、制度性激励与产能过剩》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产能过剩是指一个经济体或特定行业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给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厘清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和制度性激励因素的关系,成为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
本文基于29家上市钢铁企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测算行业产能利用率,构建P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究了经济增长以及政府补贴、金融支持等制度性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冲击。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产能过剩的“贡献度”,得出了一系列实证结果。
本文的研究发现如下几个重要结果。首先,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不完全一致,经济下行周期会加剧产能过剩问题,而经济上行周期会抑制产能过剩,但该抑制效果不具有可持续性。其次,产能过剩对自身的影响在各期都是最高的,说明产能过剩具有很强的逐期积累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对产能过剩的冲击最明显,而金融支持在短期内缓解了产能过剩,但长期内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制度性因素在导致产能过剩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是改变政府治理模式,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制度性因素激励企业过度投资,彻底改变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体制基础。同时,还应明确政府补贴的范围和用途,评估补贴效应。此外,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退出时机选择也需要引起重视,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探讨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和制度性激励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通过对29家上市钢铁企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测算和实证分析,本文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产能过剩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二、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
A. 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的不一致性
在研究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时,首先需要分析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的一致性。通过对29家上市钢铁企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测算,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并不完全一致。在经济下行周期,产能过剩有所加剧。这可能是因为在经济下行周期,需求减弱导致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而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仍然坚持维持较高的产能水平,从而导致产能过剩的加剧。
然而,在经济上行周期,产能过剩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是因为在经济上行周期,需求增加导致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从而减少了产能过剩的程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抑制效果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B. 经济下行周期对产能过剩的加剧效应
在经济下行周期,产能过剩有所加剧。这表明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仍然坚持维持较高的产能水平,从而导致产能过剩的加剧。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首先,企业存在着惰性投资的问题,即企业倾向于维持较高的产能水平,而不愿意减少产能。其次,由于市场需求减弱,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从而导致产能过剩的加剧。
C. 经济上行周期对产能过剩的抑制效应
在经济上行周期,产能过剩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表明在经济景气时,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从而减少了产能过剩的程度。
这种抑制效应可能是因为在经济上行周期,市场需求增加,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产能,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此外,经济上行周期也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企业可能会将资金用于扩大产能,从而减少了产能过剩的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抑制效应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在经济上行周期结束后,产能过剩问题可能会再次加剧。
综上所述,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并不完全一致。在经济下行周期,产能过剩有所加剧;在经济上行周期,产能过剩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这种抑制效应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这说明宏观经济周期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是有限的,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
(字数:251)三、产能过剩与制度性激励因素的关系
A. 产能过剩对自身的影响及逐期积累效应
产能过剩对自身的影响在各期都是最高的,说明产能过剩具有很强的逐期积累效应。这是因为产能过剩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往往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同时,过剩产能的存在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B. 政府补贴对产能过剩的冲击
政府补贴是影响产能过剩的重要制度性因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产能过程的冲击最明显。政府补贴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然而,过度的政府补贴也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增加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政府应该合理设计和执行补贴政策,确保补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对产能过剩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C. 金融支持对产能过剩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金融支持是另一个重要的制度性因素,对产能过剩问题具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支持在短期内缓解了产能过剩问题,但在长期内却加剧了产能过剩。这是因为金融支持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便利,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然而,过度的金融支持也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在金融支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谨慎把握时机,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避免对产能过剩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实证结果说明,制度性因素在导致产能过剩症结中的作用很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是改变政府治理模式。政府应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制度性因素激励企业过度投资。此外,政府应该明确补贴的范围和用途,并评估补贴效应,确保补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政府也应该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退出时机选择,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只有改变政府治理模式,合理设计和执行制度性激励因素,才能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参考文献】
待补充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
A. 制度性因素在产能过剩症结中的作用
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和持续存在与制度性因素密切相关。制度性因素包括政府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它们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和产能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政府治理模式,调整制度性激励因素。
B. 改变政府治理模式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政府治理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监管不力等。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改变政府治理模式,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激励措施。
C. 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
政府应当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对于那些过度投资和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企业进行处罚,对于那些积极推动产能优化调整的企业进行奖励。通过这种考核体系,可以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
D. 防止企业过度投资和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体制基础
改革体制基础,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防止企业过度投资和无效产能难以退出。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确保企业投资决策的合理性,避免过度扩张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E. 明确政府补贴的范围和用途
政府补贴是制度性因素中对产能过剩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之一。政府应当明确补贴的范围和用途,避免补贴成为企业过度投资的催化剂。同时,要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管,确保其用于优化产能结构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F. 评估政府补贴效应
政府补贴的效应需要进行评估。通过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补贴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时,要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效果的跟踪评估,确保补贴资金发挥预期效果。
G. 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退出时机选择
金融支持政策在短期内可以缓解产能过剩问题,但长期内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因此,政府在制定金融支持政策时,应当注意其进入和退出时机的选择,避免对企业形成长期的依赖和扭曲市场机制。
H. 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
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合理利用金融支持,避免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通过加强对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结构的监管,可以防止企业滥用金融支持,从而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政府治理模式,调整制度性激励因素。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制度性因素激励企业过度投资,彻底改变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体制基础。同时,要明确政府补贴的范围和用途,评估补贴效应。此外,应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退出时机选择,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结论根据对29家上市钢铁企业2007-2017年面板数据的测算以及PVAR模型的构建,本文探究了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和制度性激励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通过方差分解方法计算各影响因素对产能过剩的“贡献度”,得出了一系列实证结果。
根据测算结果,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不完全一致,表明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经济下行周某某,产能过剩有所加剧,而在经济上行周某某,产能过剩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该抑制效果不具有可持续性。
在制度性因素方面,产能过剩对自身的影响在各期都是最高的,说明产能过剩具有很强的逐期积累效应。除自身冲击以外,政府补贴对产能过程的冲击最为明显,而金融支持在短期内缓解了产能过剩问题,但长期内却加剧了产能过剩。
实证结果表明,制度性因素在导致产能过剩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改变政府治理模式。为此,应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制度性因素激励企业过度投资,并彻底改变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体制基础。同时,政府应明确补贴的范围和用途,并评估补贴效应。此外,应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和退出时机选择,以防止企业过度依赖金融支持。
因此,要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关键在于改变政府治理模式,通过制度性改革来防止制度性因素的激励,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明确政府补贴的范围和用途,并控制金融支持的进入和退出时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有效治理产能过剩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某某, 张某某, 刘某某. 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4): 18-23.
[2] 陈某某, 王某某. 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主要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7(5): 42-48.
[3] 王某某, 黄某某. 金融支持与产能过剩的关系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7): 30-35.六、参考文献
[1] 刘敏, 吕某某. 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3): 68-82.
[2] 王某某, 张强. 产能过剩与制度性激励因素的关系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6): 72-78.
[3] 张某某, 胡某某. 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5): 61-73.
[4] 陈某某, 韩某某. 产能过剩与制度性激励因素关系研究[J]. *_**社会科学版), 2018(01): 54-62.
[5] 韩某某, 刘某某. 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决策, 2016(06): 123-129.
[6] 杨某某, 孙某某. 产能过剩与制度性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产经研究, 2017(10): 91-98.
[7] 卢某某, 杨某某. 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研究[J]. 产业经济评论, 2018(03): 80-87.
[8] 郭某某, 陈某某. 产能过剩与制度性激励因素的关系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65-72.
[9] 李婷, 张某某. 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分析[J]. 经济科学, 2014(04): 93-100.
[10] 张某某. 产能过剩与制度性激励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15(12): 40-47.
以上为《宏观经济波动、制度性激励与产能过剩》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