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一)
XX一中 孙某某
词语的运用
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一般考生往往只盯着第I卷的词语题、成语题,而忽视作文“有文采”、“词语生动”的要求。即便是词语题、成语题,尤其是成语题的得分率也是比较低的。再说作文,阅卷老师都认为,词语贫乏是通病,能达“生动”水平的少之又少。再则,辨别语病也会牵涉到词语运用的问题。因此在高三复习时,要重视词语方面的问题。
本讲专门谈词语积累、词语选用、词语搭配、词语顺序等问题。
一、词语的积累
有同学呀许会认为,我都高三了,哪有时间积累词语,其实,即便是高三任务繁忙,你每天都在听、读、写、说,只要做有心人,便可积累许多词语。
1.善听。
善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文某某、听影视中的语言,从中吸取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语汇的仓库。即使是听唱歌也可以吸纳。这里特别要强调向民众学习各种鲜活的语言,包括中种熟语、俗语。高考已经将熟语、俗语引入试题。如“可望而不可即”、“一年之计在于春”等。
2.善读。
善读,就是在阅读中尽可能多地学习、积累语汇。做文学作品阅读题,也可以吸取到有用的语言。读报,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3.善扩
善于扩展,是听、读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展到许多相关的词语。一是同类联想,譬如从一个表色彩的词语,联想到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二是词义联想,即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进行联想,譬如从“看”可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盯、察、注视、凝视、端详、审视、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窥、窥见、窥探、偷视;可以联想到四顾、环顾、环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侧目而视、怒目而视等。
还有其他的办法。
二、词语的选用
词语的选用,以词语的积累为前提,没有积累,就无从选择。就选择而言,要注意下列问题:
1.确切地了解词义
这是主要指了解近义词语之间的微细差别。“莅临”、“亲临”都是“临”的意思,但“亲临”强调亲自到。“亲密、亲切、亲热”都是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但“亲密”重在关系,感情密切,无阂核;“亲切”重在感情真挚、恳切;“亲热”重在亲切而热情。“无动于衷”是指内心“不动”,“不动声色”是指外表“不动”诸如此类,应有明确的辨析。
2.注意词语的色彩
这里的“色彩”包括感情色采和语体色彩。造用词语要注意其表达的褒、贬或好、恶之情。“殚精积虑”、“处心积虑”,词义相近,但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深思熟虑”是褒义,蓄谋已之“是贬义。但运用语言是一件较复杂的事,在特定的语境下,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语褒用,会产生意相不到的效果。鲁迅《藤野先生》中国”标致“形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就是一例。又如“嘴脸”,用以指人的“嘴”和“脸”时是中性的,但是置于“你看那副嘴脸”中就会有贬义了。
还要注意语体色彩,这是指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商量”,用于口头语体,“商榷”则用于书面语体中的政论语体。“平分秋色”,用于书面语体,“半斤八两”用于口头语体;“杀一儆百”用于书面语体,“杀鸡吓猴”用于口头语体。不过,就像褒、贬可以活用一样,词语的词体色彩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下也是可以活用,庄词谐用,谐词庄某某,就属于此类。
3.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
高尔基说:“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因此选用词语还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发挥汉语的声韵之美,使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一个句子的内部,要注意词语音节的匀称。在双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在四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即时”指这一时刻,马上;“反映”是动词,不能做“作出”的宾语)
3.C
4.B(“重新”表重头另行开始,“从新”有从头做起之意。“适合”是动词,可以带宾语,“合适”是形容词。“以及”前可停顿:“及”则不能)
5.D
6.D(A“会”就为“能”,B“与”应为“向”, C项“而”应删去)
7.C(“不免”免不了,“未免”有意是“实在不能不说是……。”“始终”,从开始到最后,“一直”侧重于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辛酸”侧重“辛”)
8.A
9.C(“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10.D(“噤若寒蝉”,形容不作声,“上行下效”是贬义,C项词义过重)
11.B
12.D(应是“千差万别”)
13.D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