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3、十年文革(1966——1976年)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至今)
一、中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
1、过渡时期
1949——1952年 主要矛盾是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残余势力的矛盾,有三条独立的线索
①“过渡”准备:人民政府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斗争;
②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③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的确立、完善。
1953——56年 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①生产力:农业国→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②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三大改造)
③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政权(新政协)→ 社会主义劳动者专政(人大);
④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⑤阶级结构:四大阶级成分→社会主义劳动者。
2、全面建设时期
1956——1958年的正确探索
经济: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
政治:“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
1958——1960年的失误
经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政治:反右派扩大化→“反右倾”斗争。
1960——1966年的纠正
经济:“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但左倾思想进一步发展。
3、十年文革
三条线索:反革命集团的煽动;毛泽东的错误;老干部的抵制。(略)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1978年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1978——1991年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逐步展开时期
1992年——至今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实现伟大转折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路线:审查、解决党内重大冤假错案。
1982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经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政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自由化思潮。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
(1)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阶段,主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①1950年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国民经济好转的方针,从而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②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③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主要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①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②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逐步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1956年至今,中共三代领导人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都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也有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纠正了失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有力的向前发展。
(3)对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人们在心理上认为越“左”越革命。从而造成了“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多数大的失误都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
(2)认识和评价: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能够总结错误的经验和教训,从错误中学习,通过犯错误的教训来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第二,中共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服失误,这表明中共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第三,由于能正确对待失误,每次错误都成为革命和建设的新起点,成为实现转变的契机,从而把革命和建设推向高潮。第四,失误和成绩相比,总体上来说是次要的。决不能以偏概全,以此来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