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两会精神解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1年“两会”精神解读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根据机关党总支的安排部署,学工部进行本次政治理论学习,对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精神进行学习和解读,尤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领学。
一、铸牢中华民族公共体意识
3月5日,总书记在**_*,专门提到了两段历史佳话,一是“齐心协力建包钢”,二是“三千孤儿入内蒙”,一个是全国各地共同支援内蒙古建设,一个是内蒙古人民无私帮助其他地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件往事,共同体现了一个主题----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见证。作为最早***,**_*国民族工作史上众多先进经验,长期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历史是现实的源头活水。内蒙古在促进民族团结上的光荣传统,与党的历史紧密相连。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叮嘱“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倍加珍惜、继续坚持”八个字,道出了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也是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生动格局。习近平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从2014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四次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对内蒙古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对内蒙古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内蒙古2500万各族儿女紧密团结,为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努力奋斗。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为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政策支撑;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面向未来,全区2500万各族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心中深深扎根。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抓住历史机遇,在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格局下,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继往开来,做好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师生,多思多想多理解,多学多用多宣传,守好防线,坚决铸牢我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做好广大青年的教育工作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有更大的作为,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全社会关切和思考的话题。与会代表提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建立一个全员参与、全校覆盖的大思政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正如总书记所说,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身为一个大学的学生工作部,我们每一个学生工作者始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总目标,把培养好青年大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一切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为学校培养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上是对2021年两会精神一点粗浅的解读,请大家会后也能跟进学、主动学,做好我们的学生工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两会精神解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