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方法精讲-判断7 (笔记)

本文由用户“时光熬人36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3-25 01:24:47 举报文档

以下为《.10.20 方法精讲-判断7 (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方法精讲-判断 7 (笔记) 主讲教师:袁某某 授课时间:2020.10.20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方法精讲-判断 7(笔记) 第四节 逻辑论证 ◆加强题型:赞同 ◆削弱题型:反对 【注意】逻辑论证: 1.根据提问方式判断论证题。 2.根据题干特征判断加强/削弱方法。组合排列讲解很多方法,如排除法、 代入法何时用,听回放很重要,比听直播课感受更深。 3.本节课讲解加强:赞同。 加强类 常见提问方式: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上述论断的是? 以下哪项为真,是上述论断成立的前提/假设/必要条件?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加强上述论断的是? 【注意】加强类常见提问方式: 1.提问方式出现“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上述论断”等词,是加强类的题型。 2.特殊问法:提问方式出现“前提/假设/必要条件”,也是加强类的题目。 3.问法为“不能加强”时,是加强类的题目,用排除法解题,排除可以加强 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可能是无关项,也可能是削弱项,通常二者不会同时出现, 有哪个选哪个。 4.无论是加强还是削弱,均是针对论证三要素。 公务员特别稳定 公务员是个好职业 论证:稳定的就是好职业 1 【注意】 1.论证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削弱可以否论点、削弱论据、削弱论 证(拆桥),加强也可以针对论证三要素进行加强,加强论点没有意义,感觉很 敷衍,如我今天穿了一件很好看的新衣服,我想听具体好看在哪,而不是一直重 复好看,加强论点/重复论点没意义,削弱中否定论点力度最强,加强论点即重 复论点或换种方式表达论点,类似“跟屁虫”,无价值,故加强比削弱少一个方 法,理论上可以加强论点,但生活中加强论点没有意义、价值,出题人不考查加 强论点,故不用学习加强论点,学习加强论证和加强论据。 2.削弱论证是拆桥(断开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加强是搭桥(在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建立联系)。 3.论点为“公务员是个好职业”,论据为“公务员特别稳定”,二者之间隐藏 的“桥”就是“稳定的就是好职业”。 五、加强之搭桥(力度最强) 例:楼市成交量在增长,因此楼市价格会上涨 1.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会带动楼价的上涨 2.成交量和价格密切相关 练习: 听课可以学到解题技巧,因此听课可以提升考试成绩。 题型特征: 1.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2.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 选项特征: 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肯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注意】搭桥:力度最强,看到“最强”,考场上秒选“走人”,不用看其 余某某。 1.例子:论据讨论的是“成交量”,论点讨论的是“价格”,搭桥应在二者 之间建立联系,即“成交量的增长会带动楼价的上涨”或“成交量和价格密切 相关/成正比”。 2 2.练习:“因此”后是论点,前面是论据。论据提及“学到解题技巧”,论 点提及“提升考试成绩”,可以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如“学到解题技巧,考 试成绩自然就能提高”“解题技巧和提升考试成绩之间密切相关”“学到解题技 巧,就可以提高考试成绩”。 3.题型特征: (1)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与拆桥题干特征完全一致。 (2)看提问方式,加强选搭桥,削弱选拆桥。 (3)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时,优先考虑搭桥,尤其是 XX省考考查加强论证时,特别爱出这样的提问方式。 4.选项特征:即“去同存异”,把相同部分去掉,保留不同之处,搭桥选 项应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不同的关键词,并肯定二者之间的联系。 5.解题思路:先找论点和论据,若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预设搭桥,最 后找答案,秒选“走人”。 例 1.(2020 XX)经历了若干年的沉淀,甲国已经在人才、数据、基础设 施政.和策层面做了较多储备,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许多国际知 名的人工智能专家和企业加盟甲国。最近几年,各种区域性的人工智能论坛和学 术会议多次在甲国举行。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甲国召开,充分证明了甲国在 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下列______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述所假设的前提。 A.甲国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能够保证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顺利召开 B.甲国已经出现了许多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和研究机构,并吸引了 国际上众多的优秀人才到甲国来进行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 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影响巨大、关注度高,只有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具备足 够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国家才能举办 D.人工智能将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并有力推动新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变 革和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解析】1.题干问法出现“假设”和“前提”,优先考虑搭桥。找关键词“由 此可知/推出、……认为”,尾句出现“充分证明”,后面是论点:甲国在世界人 3 工智能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就近找论据,即“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甲国召开” 为论据。前文“经历了……在甲国举行”讲解甲国发展的历程,是背景。 论点讨论的是“号召力和凝聚力”,论据讨论的是“开会”,搭桥即“去同存 异”,相同部分是“甲国”,不同之处是“人工智能大会”和“号召力和凝聚力”, 正确选项应同时提及“人工智能大会”和“号召力和凝聚力”,对应 C 项,搭桥 力度最强,秒选“走人”。 A 项:只提及论据中的内容,未提及论点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无关项,排 除。 B 项:只提及“机构、人才”,对应背景内容,未提及论点和论据的内容, 无关项,排除。 D 项:讲解人工智能的价值、意义,未提及甲国号召力和凝聚力,无关项, 排除。【选 C】 例 2.(2019 联考)某国际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新报告称,在 2.8 亿年前生 活在南非的正南龟是现代乌龟的祖先,它们是在二叠纪至三叠纪大规模物种灭绝 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当时,为了躲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努力向地下挖洞,同 时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撑,从而导致了肋骨 不断加宽。由此可知,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只不过不是为了保护,而是 为了向地下挖洞。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只有挖洞才能从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 B.现代乌龟继承了正南龟善于挖洞的某些习性 C.正南龟前肢足够有力因而并不需要龟壳保护 D.龟壳是由乌龟的肋骨逐渐加宽后进化而来的 【解析】2.问法出现“前提”,优先考虑搭桥。题干出现“由此可知”,后面 为论点。论点为“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只不过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 向地下挖洞”。就近找论据,即“当时,为了躲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努力向 地下挖洞,同时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撑,从 而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前文“……幸存下来”是背景,不是重点。 4 论据和论点同时提及“向下挖洞”,不同之处在于论点提及“乌龟有壳”,论 据提及“肋骨不断加宽”,考虑“去同存异”,搭桥项应同时提及“乌龟有壳”和 “肋骨不断加宽”,对应 D 项。 A 项:虽然提及论点中的“挖洞”,但“从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对 应题干背景内容,不是论点,也不是论据,排除。 B 项:“正南龟”是乌龟的祖先,仅说明“乌龟继承了正南龟的习性”,对应 题干背景内容,未提及论点和论据内容,无关项,排除。 C 项:题干论点讨论的是“乌龟为什么会有壳”,选项讨论的是“正南龟”, “正南龟是否有龟壳”与“乌龟是否有壳”不一致,排除。 D 项:在“肋骨加宽”和“龟壳”之间进行搭桥,搭桥项,当选。【选 D】 例 3(2020 国考)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之一,蜇人后 其毒素会使人皮肤坏死并伴随剧痛,还会侵入人的心脏,使人在短时间内因心脏 停搏而死亡。一只箱形水母体内携带的毒液足以致 60 人死亡,目前还没有针对 其毒液的特效药物。近日,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筛查的方法发现,人体细胞内 一种名为 ATP2B1 的蛋白质是箱形水母毒液发挥毒性的必要条件,研究人员据此 认为,通过靶向治疗方法降低胆固醇可以对抗箱形水母的毒液。 以下哪项可以作为上述论证的前提? A.靶向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B.ATP2B1 蛋白质发挥作用需要胆固醇 C.降低胆固醇后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D.已研制出降低胆固醇的靶向治疗药物 【解析】3.问“以下哪项可以作为上述论证的前提”,看到“前提”,考虑搭 桥。“认为”后是论点,即:靶向治疗方法降低胆固醇可以对抗箱形水母的毒液。 论据:ATP2B1 的蛋白质是箱形水母毒液发挥毒性的必要条件。论点提及“靶向 治疗方法降低胆固醇”,在论据中未提及。论点和论据相同之处在于“箱形水母 毒液”,不同之处在于“靶向治疗方法降低胆固醇”和“ATP2B1 的蛋白质”,搭 桥即“去同存异”,在“靶向治疗方法降低胆固醇”和“ATP2B1 的蛋白质”之间 进行搭桥,对应 B 项(同时提及“靶向治疗方法降低胆固醇”和“ATP2B1 的蛋 5 白质”)。 A 项:用日常思维解题会有误区(认为一定要安全可靠,才能治病),如减 肥药可以减肥,不一安.定全可靠。例如现在很胖,吃减肥药,现在很多减肥药不 一安.定全可靠,可能对身体不好,造成脱水、拉肚子,但是可以让人变瘦,“安 全”与“达到减肥功效”不一样,又比如“化疗”可以治疗癌症,但不一安.定全 可靠,“安全”与“是否有用”无关,排除。 C 项:“副作用”与 A 项错误类似,常作为干扰项出现,与能否治病是两回 事,排除。 D 项:只提及药物研制出来,但未提及药物的作用,无关项,排除。【选 B】 例 4(2020 广东选调)某中学地处山区,每年暑假时都会有高校学生前来开 展一个月左右的支教活动。该中学有教师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尽管高校学生受教 育程度高,但他们没有教师资格证,因此无法开展专业有效的教学。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必须补充的前提是( )。 A 只有专业有效的教学才是学生们喜爱的教学 B 高校学生不具备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能力 C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未必能开展专业有效的教学 D 只有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人才能够开展专业有效的教学 【解析】4.问“前提”,优先考虑搭桥。“因此”后是论点:无法开展专业有 效的教学。论据出现两个话题——“受教育程度高”和“没有教师资格证”,“但” 之后更重要,即“没有教师资格证”与论点更相关。论点省略主语,补充主语“高 校学生”。整理论点:高校学生无法开展专业有效的教学。论点和论据相同之处 在于“高校学生”,不同之处在于“专业有效的教学”和“教师资格证”,考虑在 “专业有效的教学”和“教师资格证”之间进行搭桥,对应 D 项。 D 项:出现“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专业有效的教学→教师 资格证”,为题干的逆否等价命题,从论据搭到论点,搭桥方向正确,当选。若 把“只有……才……”改成“……就……”,错误。 A 项:题干未提及“喜爱的教学”,无中生有,无关项,排除。 B 项:解释为什么高校学生没有教师资格证,未涉及论点,只解释论据,力 6 度不如搭桥强,排除。 C 项:只提及论据中的“受教育程度”,未提及“教师资格证”;且“未必” 是不确定表述,排除。【选 D】 【注意】 1.论证题出现逻辑关联词,先翻译。 2.搭桥方向:论据→论点。 【例 5】(2017 XX)李某不会开车,所以李某坐地铁上班。 得出上述结论的前提是: A.所有坐地铁上班的人都不会开车 B.只有不坐地铁上班的人才会开车 C.所有不会开车的人都坐地铁上班 D.所有会开车的人都不坐地铁上班 【解析】5.问“前提”,优先考虑搭桥。“所以”后面是论点:李某坐地铁上 班。论据:李某不会开车。四个选项均同时提及“坐地铁”和“开车”,考虑搭 桥方向——论据→论点,即“不会开车→地铁”。 A 项:“所有……都……”前推后,翻译为“坐地铁→不会开车”,由论点推 出论据,搭桥方向错误,排除。 B 项:“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开车→不坐地铁”,“开车”为 否前,否前无必然结论,排除。 C 项:“所有……都……”前推后,翻译为“不会开车→地铁”,由论据推出 论点,搭桥方向正确,当选。 D 项:翻译为“开车→不坐地铁”,“开车”为否前,排除。 答疑:若一个选项为“不坐地铁→开车”,是题干论点的逆否等价命题,二 者一样,与 C 项不会同时出现,不存在力度比较。【选 C】 提问中出现前提、假设、加强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 (2020 XX)充分证明了甲国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7 下列______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述所假设的前提。 (2019 联考)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只不过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 了向地下挖洞。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2020 广东选调)他们没有教师资格证,因此无法开展专业有效的教学。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必须补充的前提是( ) 【注意】 1.搭桥与拆桥题干特征很像,提问中出现“前提、假设、加强论证”时,优 先考虑搭桥。 2.搭桥即“去同存异”,如“人工智能大会”和“号召力和凝聚力”,“靶向 治疗方法降低胆固醇”和“ATP2B1 的蛋白质”,“不会开车”和“坐地铁”。 3.如果多个选项均同时提及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考虑搭桥方向:从论据→ 论点。 4.有逻辑关联词,先翻译,逆否等价的两个命题是一样的。 六、加强之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没它不行) 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没它不行) 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且无搭桥选项 我今年会考上公务员 A.我今年很努力刷题听课 B.我今年有资格报考 【注意】加强之必要条件: 1.必要条件: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没它不行)。力度很强,基本 上与搭桥力度一样。 2.当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时,优先考虑搭桥,没有搭桥 项时,再考虑必要条件。 3.如果题目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无法搭桥,考虑必要条件。 4.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的 80%题目考查搭桥,20%考查 8 必要条件。 5.例:论点为“我今年会考上公务员”,应选择 B 项。“我今年有资格报考” 是前提,如果没有资格报考,再努力也没有用,故 B 项是必要条件。A 项算一 个论据,可以加强,但力度不强,刷题可以提高考上公务员的概率,但不是必 要条件,不一定非要努力才能考上公务员。 6.选项形式:可行性分析——这个事情可以做/有条件实现。 例 1.(2018 联考)我国在西南地区进行的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成果,估算 天然气资源量达千亿立方米,这是我国首次在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复杂构造区取 得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有专家称该地有望成为新的工业气田,可以满足上千 万居民的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的用气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该专家观点成立的假设前提是: A.南方复杂的地质构造有利于天然气生成 B.凡是勘探到的天然气都能顺利开采出来 C.我国目前天然气产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D.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解析】1.问“假设前提”,优先考虑搭桥。论点:该地(西南地区)有望 成为新的工业气田,可以满足上千万居民的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的用气需求,促进 经济发展。论据:我国在西南地区进行的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成果,估算天然气 资源量达千亿立方米,这是我国首次在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复杂构造区取得页岩 气勘探的重大突破。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论据讨论“勘探”,论点讨论“用 气需求”,在二者之间进行搭桥,但是没有同时提及二者的选项,考虑必要条件。 论据中的“勘探”出现在 B 项中,优先观察 B 项。 B 项:未直接搭桥,补充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气在地底下,没有能力开采出 来,根本用不上,少了开采,用气需求无法满足,该项为必要条件,当选。 A 项:提及“有利于天然气生成”,而题干是“勘探、开采”,“生成”以后 才能“开采”,不是解释论据,无关项,排除。 C 项:不知道西南地区能否满足用气需求,排除。 D 项:说明天然气的价值,而论点讨论“这个地方天然气能否满足需求”, 9 无关项,排除。【选 B】 例 2.(2016 广东)我国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其中 年平均生产大豆 1200 万吨左右。同时,还利用国外的耕地、国外的农民,继续 开放市场,降低关税或免除关税,年平均进口大豆 5800 万吨左右。更多利用国 外的资源来让我国人民生活得更好。 以上论断基于下列假设,除了: A 大量进口粮食不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 B 政府相关部门对进口粮食严把质量关 C 进口粮食的价格能被国内群众所接受 D 大量进口粮食损害了国内生产者的利益 【解析】2.要看清提问方式,问“除了”,把加强项全部排除,剩余选择无 关项或削弱项。没有明显引导词,观察首尾句。前文是数据,通常是背景和论据, 一定不是论点。论点:更多利用国外的资源来让我国人民生活得更好。加强要顺 着论点表述。 A 项:如果进口粮食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说明不能让人活得更好,少了该 项论点不成立,为必要条件,可以加强,排除。 B 项:如果进口粮食质量不好,就不能让人活得更好,少了该项论点不成立, 为必要条件,可以加强,排除。 C 项:如果大部分人买不起进口粮食,就不能让人活得更好,少了该项论点 不成立,为必要条件,可以加强,排除。 D 项:提及“损害利益”,说明不能让人活得更好,否论点,削弱项,不能 加强,当选。【选 D】 【注意】论断就是论证。 七.加强之补充论据 题干特征: 1.只有论点没有论据 10 2.论点论据讨论的话题一致 补充论据的方式: 1.举例支持: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 2.解释原因: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 论点:酸奶有益于身体健康。 A.酸奶中含有大量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B.龙哥一个月喝了十箱酸奶,腰不酸腿不疼,一口气爬四十楼都不累。 【注意】加强之补充论据: 1.题干特征: (1)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无搭桥项,考虑补充论据。 (2)论点、论据讨论的话题一致,都在讲同一件事,则无法搭桥,考虑补 充论据。 2.补充论据的方式: (1)举例支持: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 (2)解释原因: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 (3)论点为“酸奶有益于身体健康”,补充解释原因为“酸奶中含有大量益 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举例支持则为“龙哥 一个月喝了十箱酸奶,腰不酸腿不疼,一口气爬四十楼都不累”。“龙哥喝了酸奶, 公务员行测考了 100 分”不是补充论据,因为与论点话题不一致,论点讨论“酸 奶有益于身体健康”,补充的论据一定要与“身体健康”相关。 3.解释原因与举例支持同时出现,解释原因的力度更强,举例只代表一部分, 而解释原因则解释整体。 例 1.(2020 国考)2014 年以来,某州已发生了超过 230 次 3 级及以上地震, 而 2008 年之前这一数字是年均 1 次。频繁的地震活动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一些 研究者发现 2014 年以来,全州为了避免石油开采中钻井和水力压裂过程中产生 的有毒废水污染地表水,开始将这些废水注入地下岩石的不透水层之间,这一行 为很可能就是引发地震的关键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11 A.废水灌入岩石水层中会降低断层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更易滑动,从而诱发 地震 B.该州自 2008 年以来勘探出更多的石油储备,石油开采活动大幅增加 C.该州 2008 年之前的地震次数少但震级大,2014 年以来地震次数多但震级 小 D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听 25 3.利用空余时间按模块刷题 4.参加模考+听模考解析 【注意】判断推理备考建议: 1.初学者理论课至少听 2 遍,难点模块听 3 遍,如觉得翻译难,则翻译听 3 遍,觉得论证难,则论证听 3 遍。 2.真题课、强化练习课提前预习后要听直播课,强化练习是对方法精讲阶段 的巩固与拔高,学会基础则要上一个台阶,进行拔高。巩固每一个模块后,就可 以刷套题,真题课会讲解近几年XX省考的真题。 3.利用空余时间按模块刷题,可以做粉笔的 5000 题,或在粉笔 APP 中分模 块做题。组合排列考试中考查较少,如果有个别题目搞不定,可以酌情考虑放弃。 4.参加模考+听模考解析。听完方法精讲课、打完基础后可以做一些难题, 如果在基础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做难题是本末倒置,因此要注意抓重点,重点是中 等难度的基础题,难题占比不大,不能拿分则放弃。 【答案汇总】逻辑论证加强类 1-5:CDBDC;加强之必要条件 1-2:BD;加强 之补充论据 1-6:ACCDDA;特殊题型-论证缺陷 1-3:BBD;出门考 1-2:CD 26 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Be your better self 27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疫情防控食堂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2. 大作文写作中遇到的“痛点”
  3. 申论作文的构思
  4. 第二次质量监测班级成绩分析
  5. 小学意识形态网格责任清单
  6. 小学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1
  7. 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网络思政的内容
  8. 小学下学期党支部计划
  9. 党建和廉政建设讨论
  10. 心得体会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11. 党建工作计划
  12. 后勤部工作亮点
  13.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
  14. 中学流感防控工作指引
  15. 围绕六个加强 统筹六大重点 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
  16. 2、机器人活动中心复工方案
  17. 2019-2020 学年大学艺术教育年度报告
  18. 应急局疫情防控制度流程图
  19. 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20. 园务工作计划

以上为《.10.20 方法精讲-判断7 (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