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相关实务知识,具有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新闻报道业务“采、写、编、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以及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具体业务实践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新闻传播实务知识(50%);新闻传播综合应用(50%)
四、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题,20分)
(二)简某某(每小题10分,共3题,30分)
(三)论述(每小题25分,共2题,50分)
(四)综合题(每小题50分,共1题,50分)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范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题,20分)
1.报纸版面
2.微信
3.媒介策略
4.体验营销
二、简某某题(每小题10分,共3题,30分)
1.简述广播新闻的特点
2.简述同期声的作用
3.简述电视栏目策划的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2题,50分)
1. 请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论述《爸爸去哪儿》走红的原因。
2. 请结合实际论述微博对社会管理形成的影响。
四、综合题(每小题50分,共1题,50分)
2014年5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致力于促进和保护本国人民的言论自由,互联网成为公民表达意见和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之一。白皮书表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域名总数为1844万个,网站总数为320万个,网页数量为1500亿个;论坛/BBS的用户数量为1.2亿人,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4.37亿人,社交网站用户数量为2.78亿人。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网络在公民意见的表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要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包括新闻采写编评,以及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实务等相关基本知识和能力,考试要点如下:
(一)新闻采访
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
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
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
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
(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
(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
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
(二)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
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
5、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蒙太奇
(6)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方法
(7)电视编辑的原则
3、电视新闻报道
(1)现场报道
(2)电视现场直播
(3)新闻评论
(4)深度报道
(5)电视调查报道
4、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类别
5、电视栏目策划的方法
(1)栏目的类型与特色
(2)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和频道化
(3)广播电视不同节目的策划方法
(4)电视栏目创新的原则
(六)网络实务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3、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4、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