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医学史》有感

本文由用户“pqqqq”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5-30 08:23:50 举报文档

以下为《读《中国医学史》有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读《中国医学史》有感

众所周知,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医学史则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医学史》是本学期新增的一门课程。中学时我便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在高中分科时我选择成为一名理科生,但我对历史的喜爱却丝毫没有减退。本学期开始前,看到课程表上多出一门名叫《中国医学史》的课程,我是十分欣喜的,时隔两三年,我终于再次能够在课堂上学历史、听老师讲历史,并且还是与我所学专业对口的中国医学史,这无疑为我了解专业发展、学好专业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目前我们的《中国医学史》课程还没有全部上完,但我也已经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在此也要感谢我的《中国医学史》授课老师:刘鹏老师。刘老师学识渊博,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能够跟随如此优秀的老师学习,我感到十分幸运,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把这门课程学好。刘老师不仅博学多识,而且幽默风趣。在刘老师的课上,经常能够听到同学们轻松的笑声,因为刘老师总能通过打一些幽默而又贴切的比喻,或者开一些可爱的玩笑,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学好课堂知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时刘老师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而同学们答不出时,刘老师便会打趣说:“这样的问题都答不出来,你们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同学们都知道刘老师是在开玩笑,但在被老师逗得发笑的时候,也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觉得自己确确实实应该去把这些简单的知识点熟记。刘老师还特别尊重学生,第一堂医学史课我记得很清楚,刘老师在为我们授课前已经给另外一个班上了两节课,到我们班上上课的时候,刘老师问:“同学们,等会我如果讲累了,可不可以坐着讲一会?”,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在坐下之前会询问学生是否同意的老师。所以,真的很感谢我们的刘老师。

从课本上了解到,医学史的分类方法多种,通常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医学专科史,对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各个分科历史进行研究,如内、外、妇、儿各科等,总结医学各分科的发展规律;另一类是医学通史,即通过医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医学发展的规律,是医学发展的总规律。这同时也是教材的主体内容。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达三千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则更长。与之相应,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自然也十分漫长。在学习了《中国医学史》课本部分内容后,我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有了一个大概、总体的了解。从远古到春秋时某某,中国医学的经验积累是一个由低到高、有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便发生在这个时某某,生动又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与自然、疾病作斗争,并从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历史过程。这时的医学还没有形成体系,医药经验较为个别、零散;从战国到汉代,中医学经过对医学经验的不断总结提升,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学术体系,《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四本经典著作的成书便是其标志。“四大经典”中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治疗法则、药物理论、配方理论、预防思想等都有具体且明确的论述。上述典籍所记载的内容,标志着中医学的理、法、方、药体系的建立。与此同时,中医学的学术范式也相应地建立起来;晋唐某某,在已建立的学术范式指导下,中医学的临证经验显著发展。在这一时某某,实用临证医药著作激增,其中以荟萃临证医药为主要内容。尤为鲜明的是,此时某某不仅综合性临证方书增多,而且临证专科著作也纷纷出现,也有著作对诊断、药物炮制、病源证候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述。凡儿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等都有专书,唐代太医署对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已有针灸、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方》中均有针灸学内容。明代针灸学继续有所发展,最能反映该时某某针灸学成就的是高武的《针灸聚英》和杨济时的《针灸大成》。与此同时,“推拿”一词也是明代后期出现的名称。清代医家大多重药而轻针,使针灸逐渐转入低潮。近现代,针灸学再次受到医家的推崇和人们的关注,我国著名中医俞某某教授主张切脉针灸治疗肿瘤。如果针灸术能够在治疗癌症方面有所建树,这无疑对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都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中国医学史》还有部分课程尚未学习完毕,所以以上我对《中国医学史》的认识也许只是管中窥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刘老师斧正!在接下来的学习历程我也会紧跟刘老师的教学脚步,继续努力,把《中国医学史》这门课程学好,学精!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读《中国医学史》有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