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古人谈某某》教案 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5古人谈某某
[教学目标]
1.认识“耻”“矣”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识记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知”“识”“厌”等字的古某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则古文,能借助注释说大意,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论语》中有关读书的句子对自己的启发。(重点)
3.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快速阅读等方法、策略梳理信息,把握要点,加深对古文的理解。(难点)
一、导语入手,引发思维
1.引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八单元。(出示目录和单元篇章页)你预习后有什么发现?(生答)是的,都在讲同一件事情,那就是——读书。有谈某某、忆读书、荐读书、悟读书。咱们今天就来谈谈某某的那些事儿。(板书:谈某某)
2.分享:昨天老师让大家用诗句或者成语来谈对读书的感受,现在请分享一下。(“悬梁刺股”“凿壁借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揭某某:大家发现了没有?今天咱们分享的都是——古人谈某某。(板书:古人)
二、准确初读,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自由大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古文,读懂大意。
2.指导朗读,随机正音。读好“好”“知”“识”的变化读音,“诲”读第四声,“窥”与“规”不同音。
3.出示前测中书写有问题的生字进行重点指导书写。
4.梳理文本主要内容。
(1)两则古文中你读懂了哪一则?说说主要内容,然后尝试填写下面结构图。
/
(2)(展示结构图)很明显的,第二则很好找,因为作者采用了先总写后分述的方法。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板书)
(3)那第一则《论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这节课就来走近孔子,看看这位大圣人要告诉我们什么读书感受。
三、品读古文,感悟古意
1.根据学习单同桌互相学习,完成题(2)(课件出示学习单,如下图)。
(1)流利地读。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的大意,和同桌互说互评。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这六句话是古人分别谈某某的哪个方面。
2.汇报交流。
预设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要点:感受务实的学风。
(1)用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重点学习“知”。
(2)注释里说,“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课件出示:《不懂就要问》和《两小儿辩日》片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两篇阅读,找一找,从中读到了“智”吗?
(3)交流反馈并小结:承认自己还不懂,是智慧也是勇气。
预设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要点:感受谦虚的态度。
(1)敏而好学,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多么谦虚的态度。
(2)举例子。举出老师或者长辈请教自己,或者自己向学弟学妹咨询的案例。
(3)查一查。大家知道《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是在和谁的对话中讲到了这一句呢?
(4)资料补充:《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用两种方式对话,一种是原文,一种是现代白话文。
预设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要点:感受学与教的不同。
(1)用自己的话说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结合生活实际谈启发。在此基础上拓展阅读范围,就水到渠成了。前三句话的学习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第一句用对话朗读的方式来情景再现,感受孔子对学生的循循善诱;第二句拓展《不懂就要问》和小古文《两小儿辩日》,用第二单元所学的“快速阅读策略”来快速提取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来寻“智”;第三句从身边发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后三句话让学生自主迁移运用方法,实现自学。
学习第二则文言文时,我指导学生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上品悟作者语言表达的逻辑结构和方法,在练习正面论述中深化对读书方法的认识。此外,我还引入了《训学斋规》中的内容来帮助学生阅读拓展,触发学生的学习感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古人谈某某》教案 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