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背诵中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选文所说明的道理。2、能力目标:把握文中运用对比,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孟某某《孟子》,探求孟子的思想。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对选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论证中心和论证方法的把握。2、教学难点:探求孟子思想的核心。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讲授相结合。课前准备: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文尽可能地做多的了解。教学时数:1课时第一课时(9-4-35)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一.导入新课:1、孔子、孟某某《论语》、《孟子》简介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句式。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找出文中论点和文中结论的句子。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四、三读:品读。1、试从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说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含义。2、在现代战争中,取得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哪些?3、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探求孟子的思想。标题中的“道”有其特定的含义,即讲仁义,施“仁政”,所以这个标题的意思是说:凡讲仁义、施“仁政”的,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反之,就孤立,就会只得到极少数人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骚乱的战国时代,因此,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反对武力兼并。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教学一得: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