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主观真题

本文由用户“wgy1985200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0-28 12:13:01 举报文档

以下为《特岗教师主观真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目录

判断说明题/辨析题 1

(2018年)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1

(2018年)2、加涅认为,最简单的学习是概念学习。 1

(2018年)3、教师对学生施行民主型的管理应当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按照学生的意愿施行。 1

(2019年)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2

(2019年)5、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

(2019年)6、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2

(2019年)7、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2

(2019年)8、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3

(2019年)9、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3

【2018年】10、长时记忆的保持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3

(2018年)1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 3

(2018年)12、教育人道主义主张人的整体教育,发展人的完整的个性。 4

简答题 5

(2015年)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5

(2015年)简述学校事故的基本内涵。 5

(2015年)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5

(2016年)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5

(2016年)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5

(2016年)简述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5

(2016年)简述教育立法的一般程序。 5

(2016年)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5

(2017年)简述教育学的基本价值。 5

(2017年)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5

(2017年)简述练习的一般趋势。 5

(2017年)简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 5

(2017年)简述我国公民行为能力的几种情况。 5

(2018年)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5

(2018年)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5

判断说明题/辨析题

(2018年)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参考答案】

(总)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我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社会地位的专业性。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总)因此,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的表述是正确的。

(2018年)2、加涅认为,最简单的学习是概念学习。

【参考答案】

(总)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加涅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进行了概括总结,根据学习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信号学习是个体获得行为模式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而概念学习是指认识同类事物的共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这是一种较高级的学习形式。

(总)因此,加涅认为最简单的学习是概念学习的表述是错误的。

(2018年)3、教师对学生施行民主型的管理应当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按照学生的意愿施行。

【参考答案】(总)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教师的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某某。在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影响下,民主、平等、融治。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同学生交流,不断调控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能独立思考,和教师配合默契。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但并不是按照学生意愿施行,这是对于民主型管理方式的错误理解。

(总)因此,教师对学生施行民主型的管理应当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并不是按照学生的意愿施行。

(2019年)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

(总)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过程,惩罚是呈现厌恶性刺激以消除或抑制反应发生概率的过程。由此可见,负强化的目的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而惩罚的目的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二者的目的截然相反,本质上是不同的。

(总)因此,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不是相同的。

(2019年)5、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

(总)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过程。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总)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2019年)6、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总)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来组织调节或指导活动,学生才能迅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品德,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要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总)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

(2019年)7、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参考答案】

(总)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群体。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到底是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其与正式群体的目标的一致程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于非正式群体既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又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确地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

(总)因此,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

(2019年)8、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参考答案】

(总)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产生的是阻碍或干扰作用,就是负迁移。

(总)因此,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正迁移的说法是错误的。

(2019年)9、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参考答案】

(总)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学习成绩的高低除受智力水平影响以外的非智力因素请如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社会文化环境等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并不是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总)因此,智力水平越高则学习成绩越好的说法是错误的。

【2018年】10、长时记忆的保持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参考答案】(总)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时间很长的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保持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人对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没有意识,除非由于当前任务的需要它重新进入短时记忆,编码以语义编码为主,其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但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人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长时记忆是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因此,长时记忆的保持量是无限的,是会增加的,而不是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总)因此,长时记忆的保持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的说法是错误的。

(2018年)1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

【参考答案】(总)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道德和品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表现在:(1)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形成、发展和变化既受社会规律制约,又受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制约。(2)所反映内容同。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对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部分反映。

(3)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

(总)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018年)12、教育人道主义主张人的整体教育,发展人的完整的个性。

【参考答案】

(总)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教育人道主义的原则的基本内容有: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应努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应追求并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是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一个重要现实要求。它要求现代教育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从而生动、活泼、有效地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整体要求,促进个人全面提高素质,形成完整的个性。

(总)因此,教育人道主义主张人的整体教育、发展人的完整的个性的说法是正确的。

简答题

(2015年)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1)遗忘是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2)遗忘的原因:

第一,消退说-桑某某。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及时强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造成的。

如果不再进行识记,记忆绝不会恢复,它会导致永久性遗忘。

第二,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第三,压抑说(又称动机说)-弗洛伊德。认为许多遗忘的发生既不是由于记忆的衰退也不是由于经验的干扰,而是因为个人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如羞耻感、恐惧感、罪恶感的隐私总是被设法压抑而造成的遗忘。

第四,同化说-奥苏贝尔。奥苏贝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和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替代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

第五,提取失败说。提取失败说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人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生活中的“舌尖现象"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好例。

(2015年)简述学校事故的基本内涵。

学校事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广义上的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师、设施、设备的事故以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狭义的学校事故是指在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场景中所发生的学生受伤、患病、死亡等事故。我们所探讨的主要是狭义上的学校事故,它的基本内涵是:

(1)事故发生在中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期间(未在校学习的未成年人不属此范围);

(2)受害者为未成年受教育者(而不是教育者或成年受教育者);

(3)行为人已经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的结果(受伤、致残或死亡);

(4)与学校活动有联系(与学校活动无关系的个人行为不属于此范围);

(5)学校如果有过错,对此要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

(2015年)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它至少包含两层义:一是指教师根据职业道德规则和基本要求而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二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我修养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2016年)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是指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短期的系统培训,目的是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3)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4)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2016年)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基本特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其认知特点包括:①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②低级的行为图式;③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2)前运算阶段(2~7岁)的基本特征:①"万物有灵论";(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④没有守恒概念;⑤集中化思维,做出判断时倾向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基本特征:①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②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③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④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去集中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的基本特征:①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②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③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016年)什么是注意?简述注意的种类及其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2016年)简述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有损害事实,即行为人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2)有违法行为,即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假若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违法,他就不承担法律责任。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违法行为是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损害事实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决定后者的发生,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2016年)简述教育立法的一般程序。

教育立法的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或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中,必须履行的法定步骤和手续。根据我国以往的立法实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教育立法一般分为提出法律草案、审议法律草案、通过法律、公布法律四个步骤:

(1)提出法律草案。这是指被授予专门权限的机构和人员向立法机关提出法律草案,使审议法律草案列入议事日程,成为立法机关讨论的对象。

(2)审议法律草案。审议法律草案是指立法机关对于已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草案正式进行审查和讨论。

(3)通过法律。通过法律是指立法机关对法律草案表示正式同意,使之成为法律。

(4)公布法律。公布法律是指立法机关将已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

(2016年)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共有六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针对性。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关于教育领域是非善恶的专门性道德,因为它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教师职业展开的。它不仅告诉了人们教师职业何以为善的道理,还指出了教师职业如何为善的途径。

(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要求。

(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古今教育发展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教师职业劳动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这一行业所特有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信念、职业作风、职业荣誉、职业情操等。

(四)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行业所特有的伦理现象和精神文化,影响着从业者的内心世界,成为职业工作源源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行为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意识,不仅是衡量评价教师职业行为及其水平的重要依据,还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各种关系和矛盾加以调节或解决的重要依据。

(五)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还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因为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六)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所谓广泛,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广泛地影响在校学生,还会通过学生和家长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所谓深远,是指教师道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其影响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影响其终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

(2017年)简述教育学的基本价值。

(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教育学是对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历史性超越。教师只有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教育经验,才能将其纳入对教育的科学认识之中。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的基础之上,因而是一种科学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促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增长,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教育学扮演着一种“中介”或“桥梁”的作用,沟通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2017年)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

(1)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它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应安排有序,意在专门向新教师提供至少一年的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通常采取的策略是安排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

(3)在职培训。教师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更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4)自我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2017年)简述练习的一般趋势。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在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练习曲线呈现以下几种共同趋势。

(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动作速度的加快和准确性的提高上。

(2)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在新的动作组织体系建立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个进步暂时停顿的时期,这就是高原期。

(3)练习中的起伏现象。动作技能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有“峰”有“谷”,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形,这就是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4)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在动作技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提高的现象,通常称为动作技能发展的极限。

(2017年)简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

有意注意,又随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对活动和任务的理解程度。个体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理解得清晰、深刻而完整,才能使注意选择在与完成任务有关的对象上并予以维持。

(二)对活动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人们在学习、工作等实践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人们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但对与该事物联系的结果有兴趣。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培训。在职培训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4)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2018年)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4)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5)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小学线上教学与线下开学教学衔接计划
  2. 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3. 找准校本研修的切入点把校本研修工作做实
  4. 学校党建工作计划
  5. 关于学习班主任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心得
  6. 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理简答题和论述
  8. 幼儿园深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以上为《特岗教师主观真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