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比喻(导学案)

本文由用户“huangmin487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1-31 15:23:25 举报文档

以下为《修辞手法---比喻(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修辞手法---比喻(导学案)

高三语文 刘某某

【学习目标】

了解比喻的概念,比喻的结构和类型。

能够准确判断句子(或诗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依据比喻具有相似性的特点,能够鉴赏句子(或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能够准确判断比喻句,熟练把握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鉴赏诗句,准确判断是否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知识链接】

1.概念

比喻俗称“打比方”,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物)、喻某某(比喻物)、比喻词(用于本、喻某某间标志各类比喻的词语)。 

2.构成原则

比喻的原则必须“比异显同”,即本体和喻某某必须是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东西。

3.种类

(1)明喻:本体、喻某某同时出现,之间是相似关系。常用“像”“好比”“如”“仿佛”“宛如”“像……一样(似的)”等比喻词来标志。

例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暗喻:本体、喻某某同时出现,形式上是相合关系。常用“是”“成了”“成为”“变为”“就是”等比喻词。

例如: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借喻:直接用喻某某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4)博喻:连用几个喻某某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某某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作用(表达效果)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等。

5.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名句(学生展示)

1.大漠沙某某,燕山月似钩。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知识比较探究】

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1)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分析: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2)借喻的本体和喻某某之间具有 相似性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具有 相关性 。

【对接高考】

1.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A.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白居易)

B.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黄庭坚)

C.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陆游)

D.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蒲某某)

(A项,“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意思是: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运用了对比,没有运用比喻修辞。B项,用“千里马”比喻人才。C项,用“蓬”比喻游子。D项,用“丝”比喻头发。)

2.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赏析。

托尔斯泰庄园,名字叫雅斯纳亚?玻里亚纳。庄园远看是一片非常美丽的森林。粗大的角树、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个个高大俊美。雨珠挂在树叶上,在一片翠绿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解析:由下句的“长安不见使人愁”可知前句的“浮云能蔽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而非实指。诗人希望到长安,受到君王的重用,但终因小人蒙蔽君王视听,使他难以如愿,徒愁绪盈怀。指出手法后,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手法。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君王。用“浮云能蔽日”喻君王为奸邪之人蒙蔽,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难以受到君王重用的愁绪。

【课后总结】本课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比喻修辞手法,准确判断诗句是否运用了比喻修辞,其表达效果如何,以学以致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修辞手法---比喻(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