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生理学
第一章
1.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2.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行为调节
3.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5.正反馈的概念: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是受制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6.负反馈的概念: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制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第二章
1.物质跨膜方式:单纯扩散(例如脂溶性物质,酒精),易化扩散(例如葡萄糖,氨基酸),主动转运,膜泡运输
易化扩散包括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又分为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膜泡运输分为入胞和出胞
2.钠钾泵的作用:维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作用
3.动作电位的概念: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4.动作电位的特点:“全某某”现象,不衰减式传播,脉冲式发放(存在不定期)
5.动作电位与兴奋性变化的时间关系: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P18图)
6.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当运动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去极化引起该处电压门控Ca 2+ 通道的开放,Ca 2+ 经易化扩散流入末梢,使末梢内Ca 2+ 浓度升高;Ca 2+ 浓度的升高使大量囊泡向接头前膜移动,与前膜融合,并通过胞吐作用将囊泡中的神经递质ACh以量子释放的形式释放入接头间隙;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扩散至接头后膜(终板膜),与膜上N 2 型ACh受体(属于化学门控通道)结合并使之激活,出现以Na + 内流为主的离子电流,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即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通过电紧张传播的形式传向邻旁具有电压门控钠通道的一般肌膜,使之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而爆发动作电位。
7.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到肌纤维深部;三联管的信息传递,导致钙离子的释放;肌浆中的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可触发肌丝滑行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以及因子:三联管,钙离子
8.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
第四章
1.心室肌细胞二期的离子基础: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
2.房室延搁的意义:可以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3.每搏排出量的概念: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第五章
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大气和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肺通气的原始动力:呼吸作用
2.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用力呼吸时,你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3.肺表面张力的概念:液-气界面上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有使液体表面尽量缩小的倾向
4.顺应性的概念: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扩张的难易程度
5.潮气量的概念: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6.生理无效腔的概念: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
7.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及意义(P87图):
上段:特点:曲线平缓
意义:优点:在高空、高原、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时,血液中可携带够足够的氧气,不致引起明显的低氧血症;缺点:掩盖缺氧,加重病情
中段:特点:曲线较陡
意义:安静状态下血液流经组织可释放适量的氧气保证组织的需要
下段:特点:曲线最陡
意义:血液有很大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出后电位的机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出后膜相应受体,提高了突触后膜对氯离子和钾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这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称为抑制性突出后电位
3.突触前抑制的机制:去极化抑制
4.脊髓障碍浅感觉出现:对侧,深感觉出现:同侧
5.腱反射消失或减弱时:用来反映反射弧某个部分的功能状态
腱反射亢进时:说明控制脊髓的高位中枢作用减弱,常提示高位中枢出现病变
第十一章
1.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矮小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或克汀病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