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0月课堂测试-b5》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0月课堂测试
第一、第二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0.0分)
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罩中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到听不到为止。这个实验说明了(????)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 声音在玻璃钟罩里发生了反射 D. 声波被玻璃钟罩罩住了
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B. C. D.
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小瑞用手去拨动同一根吉它琴弦,第一次用力较小,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小,它发出的声波波形图如图所示,第二次用力较大,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大,由此可以推断第二次拨动琴弦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可能为(????)
A. B. C. D.
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小亮和小聪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8s的时间内,小聪做变速直线运动C. 8s的时间内,小亮跑的路程更长D. 前2s的时间,小亮跑的较快
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
频率/????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 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 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 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D. 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6.0分)
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如图甲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
(2)如图乙所示,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到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这个现象说明用力大时声音的响度??????????,这说明响度跟发声体的??????????有关。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将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已经调试好的示波器上,示波器显示出如图所示的三个声音的波形,其中有两个是由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它们是______。
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_s。如图乙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向右作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0.5??,则小车做的是__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已测得每小格是2???)
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平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①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②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的振动,盛水越多,吹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3)小车通过AB段某某,测得时间
??
????
=1.6???,则AB段的平均速度
??
????
=__________????/??。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
????
会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5)根据实验,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呢?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猜想二: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接通瓶中的手机,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填“大”或“小”),由此推理得出猜想_______(填“一”或“二”)是正确的。
(2)小明根据实验结论,进一步提出:月球表面是真空的,如果将图乙所示的实验移到月球表面进行,则(??? )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又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有一辆汽车以36????/?的速度向山崖开过来,当它鸣笛后2s钟听到回声,求:(
??
声
=340??/??)(1)汽车行驶的距离(2)声音传播的距离(3)鸣笛离山崖的距离
如图1所示,甲轿车从某地往XX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09时30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00分。求:(1)甲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已知A地到B地全程限速如图2所示,则甲轿车是否超速?为什么?(2)乙轿车从B地出发,以100????/?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XX所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____。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装修隔音墙的是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故选:B。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探测海深、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敲瓶底橡皮膜时火焰摇动,是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故选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本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D
【解析】解:A、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减小,因此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物体尽管做匀速运动,但是做圆周运动,不是直线运动,故C错误;D、物体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并且速度也不变,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本题考查速直线运动,根据选项中的照片,分析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是判断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B、第二次用力较大,则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大,AB的振幅与第一次的振幅相同,故AB错误;C、拨动同一琴弦振动的频率相同,且振幅比第一次大,故C正确;D、该图的振幅变大,同时频率变大,与第二次的频率不同,故D错误。故选:C。能正确区分声音的特性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则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觉得。
5.【答案】B
【解析】解:A、海面是被研究的物体,“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面之间距离不断减小,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海底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底之间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故B正确;C、“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抓取样本后上浮,“海斗一号”和样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D、“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抛掉的重物下沉,“海斗一号”上浮,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若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根据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被研究物体的运动XX止。
6.【答案】D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②时间相同,通过路程的长短可以从图象直接比较得出;③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解答】????.由图象可知,在8s时间内,小聪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亮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此两选项均错误;C.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20??.此选项错误;D.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亮运动的距离比小聪长,所以小亮跑得较快.此选项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解: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故A错误,B正确;C、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即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故C错误;D、因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发声体是无规则振动产生,所以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故D错误。故选:B。(1)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的声音的音调越高。(2)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3)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凡是不利于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此题涉及到声速、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音色? 响度
【解析】解:因为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声音加大后,发声体的振幅加大,声音的响度也会增大;故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会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易错的知识考点。
9.【答案】高
振动频率
大
振幅
【解析】略
10.【答案】12.50? 0.15
【解析】解:(1)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间的距离为12.50????;(2)小球从B点到F点的距离为12.50?????0.50????=12.00????=0.12??;从B点到F点闪拍四次,根据频闪照相机每隔0.2??闪拍一次可知球运动的时间??=0.2??×4=0.8??;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
??
=
0.12??
0.8??
=0.15??/??;故答案为:12.50;0.15。(1)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运动的路程,读取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由刻度尺读出小球从B点到E点的路程s及走这些路程所用时间t,然后由速度公式??=
??
??
求速度v。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频闪照片,由照片求出物体的路程、运动时间,然后由公式:??=
??
??
求速度。
11.【答案】甲乙
【解析】解:有两个是由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响度不同,振幅不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由图可知,甲乙的音调相同,振幅不同,故它们是甲乙。故答案为:甲乙。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两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337.5;1mm;2.50????;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测量的题目,刻度尺和秒表是常用的测量工具,要学会正确使用和读数。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此题属于易某某。(1)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2)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物体端点与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解答】(1)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而大盘指针在37.5??,因此秒表读数为37.5??;故秒表的读数为5??????37.5??=337.5??;(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左端与1.00????对齐,右端与3.5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长度:??=3.50?????1.00????=2.50????;(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答案为:337.5;1mm;2.50????;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3.【答案】加速? 20
【解析】解:由图知????=3×2??=6??,????=5×2??=10??,????=7×2??=14??,因为小车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由图知小车的路程??=15×2??=30??,小车运动时间??=3×0.5??=1.5??,则小车的平均速度??=
??
??
=
30??
1.5??
=20??/??。故答案为:加速;20。根据小车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变化情况判断小车做什么运动;已知小车运动时间t、路程s,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解决此类型的综合题目,要会通过图象得到所用物理信息,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进行求解。
14.【答案】瓶壁? 低? 空气柱? 高
【解析】解:(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答案为:(1)瓶壁;低;(2)空气柱;高。(1)首先确定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2)敲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本题确定振动物体的关键,然后根据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判断频率,再判断音调是解决本题的宗旨。
15.【答案】(1)??=
??
??
? (2)较小? (3)25? (4)小?(5)小于?(6)不正确,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通过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小车通过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做法不正确。
【解析】【解析】(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
。(2)若斜面倾角较大,则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会较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较短,计时会比较困难,所以为方便计时,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3)由图可知,
??
????
=80.0??????40.0?????=40.0?????,小车通过AB段某某的时间
??
????
=1.6???,则AB段的平均速度
??
????
=
??
????
??
????
=
40.0cm
1.6s
=25cm/s。(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这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
??
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5)根据实验可知,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通过上半程所用时间大于通过下半程所用时间,则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6)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通过AB段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由图可知,限速120????/?,因为140????/?>120????/?,所以超速;(2)由??=
??
??
得,从B地到达XX的时间:??′=
??′
??′
=
50????
100????/?
=0.5?。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40????/?;甲轿车超速了,因为140????/?>120????/?,(2)从B地到达XX需要0.5?。
【解析】(1)从车内的钟表显示可得此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由图可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再根据??=
??
??
求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再根据限速要求可判断轿车是否超速。(2)知道从B地到XX的路程和轿车的速度,根据??=
??
??
的变形公式??=
??
??
求出从B地到达XX的时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和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的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题。
19.【答案】(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3)聚酯棉;(4)厚度(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2)探究的是材料的吸音性能与材料的关系,故表格中应填入“吸音性能”。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0月课堂测试-b5》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