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第十二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会写“蒜、醋”等生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品味“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学习准备】
1.预学单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步骤】
一、前置学习
预学单某某
1.识其人:从“作品类别”“作品数量”“取得成就”“代表作品”等方面了解作者老舍。
2.查阅资料,了解各地的春节习俗。
3.读其文:
(1)自读课文,将特别难读、难写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写下来:
(2)读了整篇课文,你还想提什么问题呢?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品读课文,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朗读课文,感受节日的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一说到春节,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也有所不同。你们那儿是怎么过节的呢?
在大作家老舍先生的笔下,老北京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3.交流从插图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二)以学习任务单推进学习进程。
板块一:学习任务单(一)
呈现任务单: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并商量好展示的方式。
(1)读好下列词语。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
腊月初旬 初一光景 正月十五 残灯末庙 天一擦黑
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色如翡翠 表演骡马 娴熟技能
(2)体会儿化音的读法。交流不太理解的词语。
(3)自读课文,交流老北京地区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
预设:时间跨度大 热闹
板块二:学习任务单(二)
呈现任务单:
默读课文,圈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写在学习单上。
时间
人们的活动
交流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腊八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九
板块三:学习任务单(三)
呈现任务单:
小组成员合作读课文,找出春节里人们的活动,填写在学习单上。
汇报交流。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大家为过年作准备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吃糖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除夕
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正月十五(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借助表格,完整地说一说老北京人是怎样过年的。
结合课后第一题,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预设1:“准备过年”部分写了三个自然段,但是说的是十几天的内容,所以这三个段落只是概括,仍属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拟写提纲,并选择一处详写,进行练笔。
选做:读读其他作家笔下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搜集不同地区节日的习俗,比较一下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板书设计】
1 北京的春节
腊月
腊月二十三 抓住重点
详写 除夕 凸现风俗特点
正月初一 写出特点
正月十五
【教后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