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备战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1月卷(福建专版)
卷六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020?**_*?九年级月考)默写。
(1)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XX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3)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月夜忆舍弟》)
(4)因思杜某某,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6)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7)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静影沉璧 雾凇沆砀 戍鼓断人行 凫雁满回塘 千里共婵娟 停杯投箸不能食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若夫)日出而林某某 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
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璧”“凇”“沆砀”“戍”“凫”“婵娟”“箸”“暝”是此题中的易某某,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2.(2020?**_*?九年级期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新航线陆续开辟,使XX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错误,两面对一面,应将“能不能”删去;B项错误,成分残缺,应改为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的行为;C项错误,语义重复,应将“不要”或者“切忌”删去;D项正确。故选D。
3.(2020?**_*?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XX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几代人甲 (A.继往开来B.薪火相传),择一事终一生。他们的感人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XX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大力hóng①(A.洪B.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充分②(A.fènB.fXXXXXn)彰显了家国情怀、敬业品格以及为文化传承发展拼搏奋斗的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乙 (A.诠释B.注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表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处:_______ ②处: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 乙: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以几代XX莫高窟守护人为榜样
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
③扎根基层、矢志奋斗
④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④③①②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答案】(1)①B ②A (2)甲B 乙A (3)D
【解析】
(1)①处:“弘扬”,发扬光大。现代汉语无“洪某某”一词,故选B。
②处:“充分”,读作chXXXXXng fèn,指尽量;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故选A。
(2)甲:A.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B.薪火相传:意思是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XX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对XX文物的保护是代代相传,故应选B。
乙:A.诠释:指说明;解释;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种方法。也可理解为:对某事的讲解、证明。B.注释: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XX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实际行动,是对“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解释与证明,故应用“诠释”,选A。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通读语段,所填语句是XX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所作的承诺,首先应排②,这是他们一切行动的思想总纲;然后排①,表达向前辈学习的决心;再排③,写出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最后是④,这是他们行动要实现的目标。故正确排序为:②①③④,选D。
二、阅读(70分)
(一)诗歌鉴赏。(6分)
(2020?**_*?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XXXX楼
许某某(唐)
一高.上城万某某,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某某,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某某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情。
D.尾联“莫某某”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5.诗中哪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此情感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4.D
5.“愁”字。愁的原因: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解析】
4.D.“莫某某”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故选D。
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开篇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此诗大约是许某某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XXXX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1)结合诗句“一高.上城万某某,蒹葭杨柳似汀洲”可知,诗人一登上XX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这是诗人游宦安.长,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愁;(2)结合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可知,诗人傍晚登XX楼远眺之景,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蓦然凉风突起,XX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XX,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故景中有诗人对国家国势动荡,危机四伏之愁;(3)结合颈联“鸟下绿芜秦某某,蝉鸣黄叶汉宫秋”可知,这是诗人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这是诗人面对王朝更替,世事变化沧桑之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2020?**_*?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某某①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②,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③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某某常某某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④于某某,犹汲汲于某某,其间相去何某某!
( 选自《谏院题名记》宋?司马某某)
(注)①谏:指向君王提批评建议。②工商: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③萃(cuì):聚集。④汲汲:急切的样子。
6.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4分)
(1)(名)A.彼汲汲于某某 ( )B.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2)(去)A.其间相去何某某( )B.去国怀乡( )(《XX楼记》)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是官某某/常某某大/舍其细 B.居是官/者常某某大/舍其细
C.居是官/者常某某/大舍其细 D.居是官某某/常某某/大舍其细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
(2)汉兴以来,始置官。
9.作者认为身为谏官应该怎样做?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
6.①A.名声B.命名(取名)②A.距离(差距)B.离开
7.A
8.①从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没有不能(向君王)劝谏的。②(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设置谏官。
9.抓大放小,先急后缓,以国家利益为重。(或:注重重要的,舍弃细小的;注意轻重缓急,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追求功名利禄。)
【解析】
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A.句意: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名,名声。B.句意:给它命名的是谁。名,命名。
②A.句意: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去,距离。B.句意: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
7.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故停顿应为:居是官某某/常某某大/舍其细。
故选A。
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自,从。无不得,没有不能。②重点词语:始,才。置,设置。
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细读文本,疏通文意后可知,根据文本中的“居是官某某常某某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翻译后可作答本题。
译文:
古代没有谏官,从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没有不能(向君王)劝谏的。汉朝兴盛以来,才设置谏官。把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的)得失利病,都聚集在谏官身上,让他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担任这个官的人,常常要记住重大的事,舍弃细微的事;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身考虑。那些急切追求名声的人,一定会急切追求自身利益。(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三)文学类阅读。(20分)
(2020?**_*?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朋友老卢
①第一次上老卢家走访时,老卢窝着身子懒洋洋地躺在破沙发上,一点都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
②其实老卢不老,不过四十出头。老卢的石匠手艺在村里很有用武之地,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老卢干活时不小心从屋顶滑落,伤了脊椎,从此干不了体力活,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成了贫困户一点也不奇怪。听村干部说,老卢原本性格挺好的,乡里乡亲相处得不错,伤了以后就变了,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摊上老卢这样的贫困户,我还是有些嘀咕的。不过我想,只要我真心对他好,就算是块冰,也能够慢慢融化。
③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去老卢家,有时带些油米水果慰问金,有时空着手,老卢一律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跟我说不了三句话。不过,老卢家人倒是对我挺热情的。
④然而,有两件事让我有些生气。
⑤先说第一件事。贫困户家门口都要钉一张连心卡,金属的,上面写着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姓名及联系电话。钉的时候,老卢倒也没阻拦,只在一旁木然看着。然而,当我再次走访时,连心卡没了踪影。问老卢,老卢爱搭不理地说,不知道,你又没叫我守着。没办法,只得又去领了一张来重新钉上。可这次更绝,当我走访完下一户路经老卢某某,新钉的连心卡又不翼而飞了。将老卢儿子叫过一旁细问,却是老卢撬下来给扔了。责问老卢,老卢依旧冷冰冰的,咋不钉你家门口?对此,我也无奈,就算再钉上去,也得被老卢撬了。
⑥还有件事。老卢因干不了体力活,我便介绍老卢去我朋友厂里当门卫,老卢答应得很爽快,我当即给朋友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说,上次跟你说的,我帮扶的贫困户到你厂里当门卫……才说这么一句,老卢就黑着脸打断了我,冷冷地说,别说了,我不去。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卢哪根神经突然短路了。然后是好说歹说的,可老卢油盐不浸,说多了,一句要去你自去。然后不再理我。
⑦这事以后,我对老卢便失去了信心,虽然依旧每周一次上户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或什么也不干,例行公事。都说帮扶干部要和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我自认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可老卢从来没给过我好脸色。有一次,我还买了些鱼肉准备跟老卢一家吃一餐连心饭,可老卢拉长看脸硬是没给我做,并得我灰头土脸的。
⑧当然,老卢也从来没有麻烦过我。因此,当有一天我正在县里上班,接到了老卢电话,我心情格外好,估计是老卢终于有事主动找我帮忙了。电话里老卢支支吾吾,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本老卢去市里办事,遭了小偷,已是身无分文。这事倒也好办,找个市里的朋友,安排老卢吃个饭,然后买张车票送上车便成。
⑨很简单一件事。然而,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老卢竟然跟我聊天,且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我突然想起件事来,便问老卢,三年下来,虽然没帮什么大忙,但送温暖的事做了不少,自掏腰包也好几千块,可老卢你却从来没说过半个谢某某,这次不过是举手之劳,怎么还登门致谢呢?老卢突然便有些腼腆,一会儿才说,你那朋友跟我说,你跟他说,我是你朋友,让他招待好了。
这怎么了?我有些恍惚。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
我心里一阵震动,不由得握住老卢的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文/三石,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老卢。他干活时不小心从屋顶滑落,伤了脊椎,成了贫困户。
B.“我”是老卢的帮扶干部,他对我总是冷冰冰的,慢慢的“我”对老卢失去了信心。
C.老卢去市里办事,遭了小偷,身无分文,找“我”帮忙,第二天对“我”很热情,因为他很感激“我”让朋友帮他解决了困难。
D.最后一段“眼睛竟然有些湿润”表现“我”内心的感动,以及之前对老卢误解的愧疚。
1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卢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4分)
(1)(老卢)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从修辞的角度)
(2)更让我意外的是,老卢竟然跟我聊天,且聊得不亦乐乎。(赏析加点词)
13.结尾写道:“我心里一阵震动。”请将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4分)
14.这篇小说以帮扶干部“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答案】
10.C
11.勤劳能干。有石匠手艺,“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自尊好强。老卢难以接受贫困户的身份;知恩图报。我帮他的忙后,他登门致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卢待人的态度比作冰,表现老卢在困境中的消沉以及对贫困户身份难以接受的郁闷心情。
(2) “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老卢对“我”把他当朋友的感激、亲近之情;“且”是“更加”的意思,突出了“我”把老卢当朋友后,老卢与“我”的情感(交流)更加融洽。
13.不要只把贫困户当帮扶对象,而要把他们真心当朋友,工作效果才好,才能真正贴近帮扶对象的心。(有回答尊重,维护贫困户的尊严、隐私,以朋友的态度来对待也可以)
14.①小说由“我”来叙述“我”和帮扶对象成为朋友的故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可以给读者一个真实亲切的感觉,容易引起共鸣)。②小说以“我”作为叙述者,便于抒发情感,深化了小说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我国的“扶贫工作”。(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0.C.联系第十段中的“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可知:他感激我的原因是我没有对朋友说他是贫困户,而是说是自己的朋友。老卢觉得自己得到了我的尊重。而不是因为我的热情与帮助。故选C。
1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根据第②段的“老卢的石匠手艺在村里很有用武之地,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可以看出老卢勤劳能干;根据第⑤段老卢撬掉代表贫困户的连心卡和第⑥段老卢不愿以贫困户的身份到厂里当保安两件事可以看出老卢自尊好强;根据第⑨段的“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可以看出老卢知恩图报。
12(1)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从“冷得像块冰”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老卢待人的态度比作冰。结合老卢撬掉连心卡的事情可知,“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表现了老卢的冷淡以及他觉得自己成为了困难户,觉得没有尊严而产生的郁闷心情。
(2)考查赏析词语。“竟然”是没有想到,出乎意料的意思。在句中表示的是老卢对我一贯冷淡,我没有想到他会和我聊天,而且聊得不亦乐乎。“且”是而且,更加的意思。老卢从我朋友的口里知道我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觉得自己得到了我的尊重,于是放下了心理负担,和我的交流变得融洽起来。
13.考查补写人物心理的能力。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用第一人称“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根据第⑩段的“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和老卢撬掉代表贫困户的连心卡和老卢不愿以贫困户的身份到厂里当保安两件事可知,老卢不愿别人把他当成贫困户来帮扶,他是一个自尊好强的人。据此可以得知“我心里一阵震动”时的心理活动:不把贫困户当帮扶对象,而把他们真心当朋友,工作效果才好,才能真正贴近帮扶对象的心。
14.考查对叙事人称作用的理解。用第一人称写作,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把自己当做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文章中,甚至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某一人物,通过“我”把整个故事传达给读者,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真实亲切的感觉,容易引起共鸣。根据小说内容可知,“我”的身份是一名帮扶干部。小说叙述了“我”和帮扶对象老卢由敌对到成为朋友的故事。从“这事以后,我对老卢便失去了信心,虽然依旧每周一次上户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或什么也不干,例行公事”可以看出,“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同时,小说以“我”作为叙述者,深化了小说主题,让读者深刻理解到了我国的“扶贫工作”。
(四)论述类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知道饵料内藏着锋利的鱼钩,那么,请禁得住贪吃的嘴。
【解析】
此题是一篇材料作文,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审题与拟题能力,审题设置陷阱,很多粗心大意的学生,没耐心看完题目,就简单地将中心定为“禁不住”,忽略“可是”这个转折连词。实际上,也可以从“禁不住”到“禁得住”去构思和立意。但是,“禁得住才是人生的常态”这句话才是作文立意的正方向,弘扬了正能量:“禁得住”,给学生正面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或磨难,把“禁得住”作为每个人应该有的人生常态,能坚强面对每一个困难和挫折,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价值。
思路:取材范围广,写记叙文的话,可以从家庭生活或校园生活入手,表现个人是如何承受、挑战生活中的压力或困难,或如何抑制生活中的情绪情感,走向人生彼岸。写议论文的话,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截取名人事例来分析论证“禁得住才是人生常态”这个论点。
表达方式:写记叙文时,可以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文体选择:题目要求中有这样一句:请结合生活经历或就所领悟到的意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所以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备战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