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简答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
如何理解经济法调整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
1)经济法调整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即“两个失灵”,具体包括:
①市场失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妨害竞争、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偏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市场的无形之手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诸如公平分配、币值稳定等问题,市场机制也不能有效解决。
②政府失灵:由于信息不足、权力滥用、腐败寻租、体制不健、机制不畅等诸多原因,政府在资源配置上也可能低效甚至无效
2)经济法调整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及相对应的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等。若这些矛盾不能有效解决,就会产生“两个失灵”的问题,具体包括:
①在市场配置方面,往往更强调个体的营利性,崇尚效率价值,但如果由此忽视社会公益性、漠视公平价值,则必然会加剧垄断、不正当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导致经济运行失序,经济秩序失范,经济生活失真,从而使宏观调控也很难有效进行。
②在政府配置方面,如果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强调自己作为个体的营利性,并将私人收益凌驾于社会公益之上,或者只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效率或经济效益,而忽视整体上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则必然会导致政府失灵。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哪些?如何理解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重要性?
答:(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宏观调控关系,一类是市场规制关系,这两类关系是经济法最基本、最核心的调整对象,可以分别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或者合称为“调制关系”。因此,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最简单地说,就是“调制关系”。
对干上述的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还可进一步具体化:
①由于宏观调控主要涉及财税、金融、计划等领域,因而宏观调控关系可以分为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和计划调控关系,也可以分别简称为财税关系、金融关系和计划关系,它们同各国在宏观调控方面通常采行的财税、金融和计划三大手段是一致的。
②由于市场规制主要涉及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保护等领域,体现的是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等方面的专门规制,因而市场规制关系也可以分为反垄断关系、反不正当竞争关系和消费者保护关系。
③由于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都涉及相关国家机关的权力分配,因而在宏***,还都包含着一类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体制关系,如财政体制关系、金融体制关系,等等。
④ 由于经济法的调整直接关系国民的财产权、经济自由权等基本权利,要有效地保护国民的基本权利,就必须依法界定国家机关的权力边界因此,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方面,都要严格执行法定原则,依法在各类国家机关之间进行“分权”,从而形成各种类型的体制关系或称分权关系。
(2)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重要性可作以下理解:
①调整对象是整个经济法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界定调整对象,才能有效提炼经济法的概念,进一步研究经济法的特征、宗旨、本质、原则、地位、体系等理论问题。
②经济法作为新兴的部门法,其存在的价值,及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取决于对其调整对象的界定。
③经济法的主体类型,及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制度安排,都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直接相关,并由此直接影响经济法的法治建设。
3、如何通过经济法的定义理解经济法的特殊性?
答: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发生的社会关系,即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通过其定义,对经济法的特殊性作如下理解:
(1)在时间上,经济法是与现代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相关联的,因而在产生基础和存续时间上不同于传统部门法。
(2)在空间上,经济法侧重于在一国范围内对调控和规制关系进行法律调整,因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规制法,形成一元性的经济法体系。
②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反复出现和经济周期的频繁爆发,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国家必须依法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颁布了许多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构成宏观调控法,开始成为经济法体系的另一重要分支。
(5)从“差异”走向“互鉴”
①以前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才可能有完善的经济法体系,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存在较大差异,其至无法接轨。
②随着原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相继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些转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国家类似的经济法。
③目前各国的经济法体系大体上均由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构成,且各国经济法也有许多可以互鉴的方面。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简答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