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U16 L3 Life Stories 教学课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以Unit 16 Life Stories阅读语篇为例
一、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文本选自北师大版《英语》高中教材选修6 U16 Lesson 3。本单元的主题是“故事”,涉及四个语篇,其中Lesson 1是一篇阅读文章,简述成为“时间胶囊”的Pompeii城的历史故事;Lesson 2是听力文本,主要涉及中外名字的故事;Lesson 3也是一篇阅读文章,简述身残志坚的Helen Keller学习语言的故事,激励人们学习主人公Helen Keller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Lesson 4是写作课,叙述作者“糟糕的一天”。
本文篇幅比较长,共有10个段落,第1-2段主要简单地介绍Helen Keller以及她的老师Anne Sullivan; 第3-5段主要讲述Helen Keller在老师Anne Sullivan的教导下,通过触摸、拼读的方式,从只是单纯的模仿到真正理解所拼写的词汇,理解了学习“可触摸词汇”的奥妙;第6-10段主要讲Helen Keller的语言学习取得了突破,理解了 “不可触摸的”复杂词“love”和 “think”的含义。文章主要按照Helen keller学习语言的先后顺序展开,重点词汇主要涉及描述性类的词汇,如stubborn, severe, troublesome, precise, precious, eager, gradual, uncertain等。文章几处引用了Helen Keller的著作The Story of My Life中的对学习过程的生动描述,增加了语料的真实性,让读者更能身临其境地体会Helen Keller学习语言的艰辛、热切、坚持和喜悦,激励读者学习她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为文科普通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较认真。学生已基本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部分学生能用英语自信地表达观点。但是,多数学生对思维导图还是一知半解,在理解和整合知识、逻辑推理和分析以及批判评价方面的能力都较欠缺。此外,虽然学生对Helen Keller与Anne Sullivan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作为身体健全的学习者,比较难以体会她学习语言这一过程的艰辛。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描述性的词汇,如stubborn, severe, troublesome, straightforward, precious, eager, gradual, uncertain等;
(2)获取与Helen Keller和导师Anne Sullivan有关的事实性信息;
(3)借助思维导图,梳理Helen Keller语言学习的过程,比较和分析其学习的方法、情感变化和意义;
(4)推断Helen Keller身上的优秀品质及其语言学习成功的原因并举例论证;
(5)联系个人的生活,谈谈自己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态度。
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授课老师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简称《新课标》)(2020:36)对理解性的技能做出明确的要求对本班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发现约有一般的学生对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区别、分析和概括语篇的主要观点和事实和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的隐含意义等阅读理解性技能存在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善于运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性较高,课堂氛围教活跃,教学环节较顺畅,能比较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得益于教学活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铺垫。首先通过四个细节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段阅读,梳理文本的背景信息;然后围绕语言学习的主题,通过六个问题,梳理和整合文本的表层信息;最后基于学生所获取的信息绘制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去分析和判断主人公语言学习的过程、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及其语言学习取得成功的原因。教学活动环环相扣,阅读的输入为表达的输出铺垫,较有效地达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游戏的引入和在梳理语言学习过程的主体环节花的时间比预期的稍长,影响了最后不够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故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U16 L3 Life Stories 教学课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