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和教训?

本文由用户“winsomil”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0-03 05:14:55 举报文档

以下为《维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和教训?》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9 世纪 90 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兴起。它是在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大众试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斗争的反映。这次运动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为特征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前奏。

梁启超后来回忆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吴玉章在他的回忆录中描述过当时的心情:“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 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包天笑的《钊影楼回忆录》中写到:“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XX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的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呢!”

重挫之下,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乘势而起。在社会历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其确定含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实名的自觉意识。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历史使命。因此,中国近代民族的觉醒由 1300 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是一点都不奇怪的。这一批人, 兼有学生和士大夫两种身份,是从各地汇集而来的优秀人才,他们曾经饱读四书五经,但他们起草和上书的《上皇帝书》,却已经超越康雍乾以来历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成规,创“清朝二百余年未有之大举”。1300 余名知识分子,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群”。“公车上书”并不仅仅是书生议论,而是声气广披于朝野的社会行动。举子士人的登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明显标明了世风和“士风”的变化。于是,如梁启超所言:“上自朝廷,下至人士,纷纷言变法。”谭嗣同的描写则是:“人思自奋,家议维新。”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不久,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在总结变法运动的经验教训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这不是自谦,更不是自我贬抑,而是一个当事者在痛定之后几经深思的反省语、清醒语。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变革与保守势力的过度悬殊及社会现实与变革主张的距离过大。变法运动从一开始,就不是一次力量均衡的较量,其失败命运,在所难免。但是,维新派人士如果在战略部署、策略运用等方面有所注意的话,即使是失败,也不会如此悲惨。今天,回味梁启超的那段话,似能给人以更多的启示和警悟。

政变之总原因,盖处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 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萧一山:《清代通史》,商务印书馆 1923 年版

李某某在其《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写到: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康有为的维新学说亵渎了圣典,触犯了一大部分经生文人的众怒。”

19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产生思想巨人的时代。在维新派爱国志士“救亡图存”的呐喊声中,涌现出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这样的思想先驱, 决不是偶然的。作为变法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维新思想的第一鼓荡者,康有为的作用尤为引入瞩目。正是他,以其“托古改制”为核心内容的变法理论,掀动起维新思潮的波涛,进而引发了戊戌时代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康有为是今文经学大家,但他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师。他的学术关注不在于经书本身,而在于社会现实。他注重的是援引今文经学理论,来阐发自己的变革思想,在他那里,学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不同于革命的另一个特点是,它要求改革家有别具一格的心理素质政.和治智慧。改革家固然需要勇气和胆略,其思想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周某某,但仅有这点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善于妥协和善于迂回。改革必须计较成败,必须左顾右盼。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对于小我而言,确实值得称道,但对于改革大局来说,却极易偾事。不幸的是,康有为等维新派领袖人物却大多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其较为准确的评价,应该是梁启超的看法:“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于对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其在事业上也有然。”以这样的品格,足以冲决网罗,开创新局,但使其担当变法大任,应付错综复杂的官场,却有些勉为其难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2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一章)
  2. 党史播报 (2)
  3. 小学五六年级上册体育理论知识笔试期末试卷
  4. 体育硕士(体育教学领域) 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5. 庆八一建军节活动总结800字优秀5篇
  6. 3.1天体运动教案
  7. 反手攻球乒乓球专修班课时计划
  8. 苏教数学四下1.1、平移[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以上为《维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和教训?》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