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an027102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5-08 13:19:56 举报文档

以下为《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诣、禽”等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等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希沃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我们四年级学过课文《王某某不取道旁李》,我们知道了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王某某,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出自哪本书?对,出自《世说新语》,今天要学习《世说新语》中另一个故事。(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2.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预设:“杨氏”是姓杨的人家,“之”是“的”的意思。杨氏之子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3.随机提问:仿照题目的样子介绍一下自己。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诣、禽”两个生字,提示学生注意“禽”字是前鼻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试着读出节奏,其他同学评价。

3.师生合作朗读。

4.全班齐声朗读,读通课文。

三、如何理解古文的意思

①借助注释 ②借助工具书

③联系上下文 ④借助课文的插图

四、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借助方法,先自己思考全文的意思,小组讨论不懂之处。

2.借助方法,把课文逐字逐句的意思说出来。

3.让学生说说下面这些句子的意思。

①孔君平诣其父

②为设果

引导学生思考:是谁为谁设果?

预设: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③果有杨梅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引导学生思考:指着什么东西?

预设:联系上下文应该是指着杨梅。

五、深入探究,体会智慧

1.杨氏之子的机智体现在什么地方。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杨氏之子的机智。

应声:脱口而出、不假思索

未闻:委婉、幽默风趣

比较朗读:“孔雀不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预设:用“未闻……”既不失幽默,又委婉地反驳了对方;用“夫子”避开了孔君平的“君”字,更显得孩子尊重客人、很有礼貌。所以课文开篇说杨氏之子“甚聪惠”,是很有道理的。

六、学以致用,拓展迁移

1.杨氏之子面对孔君平开的玩笑,不假思索地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如果是黄君平来了,你会回答:“ 。”

如果是李君平来了,你会回答:“ 。”

2.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说说其中的人物机智在哪里?

钟某某、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世说新语?言语?》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孔君平的玩笑话信手拈来,幽默风趣;而杨氏之子年方九岁就能妙语应答,难怪作者夸他“甚聪惠”。这就是语言的精妙和智慧啊!

2.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有兴趣的同学,再收集一些《世说新语》中“妙语趣答”的小故事,课后讲给其他同学听。

八、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

杨某某 孔某某

聪慧

杨梅 孔雀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接触文言文比较少,虽然行文简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在学完课文后,我创设了一个相似的情景来进行拓展延伸,训练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学以致用,也培养了学生对古文的浓厚兴趣。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调控学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每次的课堂教学似乎都只属于一部分人,还有少数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法让他们进入课堂互动,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在语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对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我的反馈还不够全面。课堂过渡语还不够流畅自然,这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的欠缺所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点我会继续发挥,对于不足,我会积极地改正。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