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学《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汉字与书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设想——假如没有汉字
1.(出示图片P5)请同学自己读读上面的文字。
2.(出示留言条)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妈妈留给小明的留言条,谁来读读。上面写了什么呢?
3.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这些文字,会怎么样呢?
4.小结:看来,咱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读P5第一节。
说明: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本环节设计了学生设想生活中没有文字会怎样,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表述,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文字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入到本课的主题。
活动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1.我们说人类发明了文字,那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出示课题:汉字的创造)
2.说起“造字”,我们就会想到“仓颉造字”的传说。传说距今5000年前,有一位名叫仓颉的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四只眼睛,看东西十分清楚,抬头看见月亮的时圆时弯,低头看见各种鸟兽的脚印,他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
3.同学们,你们认为传说可信吗?小组交流。
4.“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也只是寻找到了文字的“根”,并且发挥聪明才智使“文字根”长出了强壮的树干。只有在后人的浇灌下“树”才会渐渐“分枝”,长出“绿叶”……造字的祖先不是一个人,我们的祖先人人都在创造文字,都在参与这个活动。直到今天,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
5.那人们为什么要造字呢?
6.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它们是哪些呢?自读书上P6第一节。
7.(出示三种记事方式的图片)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推测一下当时人们是怎样用这些方法记事的?
8.你认为这些记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吗?
学生提到画图记事。可引入讲解 “牛”字的演变。
1)人们最早是画一头整牛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那么细致的画,便仅画个牛头来代替。再后来,画牛脑袋还嫌麻烦,就将线条进一步简化,终于创造了“牛”字。(边讲解边出示牛某某的演变过程)
2)从画整牛到创造牛某某,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长期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
3)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9.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与汉字同样古老的文字早已消亡。现代汉字由甲骨文发展而来,字形总的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了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从古代到现代,汉字的字体、笔画不断变化,字形的表意程度逐渐减弱。现代汉字经过整理,字数精简了,字形统一了,笔画减少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了。
说明:
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这里用一个神话的故事去揭示汉字的起源,并让学生猜猜神话故事的真假,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猜测、分析的过程中,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新课程强调课程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教学文字的演变这一环节,我用“牛”字取代了书上的“为”字。因为用“牛”字举例能更为形象和生动地使学生感受到文字演变的过程,易于学生接受。落实了教学难点: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
活动三、研究——汉字的造字方法
1.每一个汉字都是智慧的结晶。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之前,我请大家去了解古人造字方法,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分小组研究一下,下面这几组字有什么特点?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些字的? (出示:人、木、羊、册、眉、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化汉字好吗?(出示:=我回来,和你PK,886。)
3.交流其他不规范书写汉字的现象,讨论在规范的场合规范使用文字的重要性。
4.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可以使用电脑传递文字等各种信息还要不要写好汉字、练好书法呢?
5.小结: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从小要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还应该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推进汉字的合理发展,永葆汉字的魅力。
说明:
根据课标所提出的: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设计了辨析在网络文字盛行的时代,是否可以为追赶文字的速度而如此简化汉字。让学生通过“是”与“非”的辩论,进一步体会汉字的价值,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板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学《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