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学美育》课程标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大学美育》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大学美育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本学期课时安排为理论课程32学时。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美育、审美活动、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文字美、辞章美、科技美等。
课程任务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各艺术门类美的表现形式,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并且能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赏析、艺术审美实践,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中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相关实际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完成以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美的基本概念。
2.学会辨别美与丑,了解美丑的区别。
(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对美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
2.学会用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文字美、辞章美、科技美来感受事物。
(三)素质目标
1.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3.弘扬民族艺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单元名称
课次任务
教学方法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时
1
诗意的栖居:大学美育
课次1:了解什么是美
① 通过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② 通过音视频赏析,让学生了解美的概念
③ 通过互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印象
让学生认识到美的概念、美丑的区别
2
2
心灵的熏陶:审美活动
课次2:提升审美
① 利用音视频导入,调动学生对美的主观性
② 通过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美
③通过安排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课次3:了解精神感受和思想分析
① 利用流行歌曲导入,调动学生对美的主观性
②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审美活动的精神感受和思想分析
③ 通过安排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优良品质
2
3
曼妙的世界:自然美
课次4:了解事物之美、景象之美、情景之美、意向之美
① 通过预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②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自然美
③ 通过安排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认知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
4
极致的追求:生活美
课次5:了解服饰之美、器皿之美
① 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 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活美的展现形式
③ 通过安排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对生活美的理解
让学生了解中国服饰的变化,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饮食文化的代表
2
课次6:了解饮食之美
① 通过预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②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活美的饮食文化
③ 通过安排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对饮食之美的理解
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2
5
心灵的旋律:艺术美
课次7:了解音乐之美、舞蹈之美
① 通过预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② 通过讲解,让学生欣赏艺术美
③ 通过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舞蹈的艺术美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曲体裁,舞蹈的欣赏方法
2
课次8:了解绘画之美
① 通过复习回顾,带动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② 通过音视频导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 通过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绘画、雕塑的艺术美
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绘画差异、中西方雕塑发展史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目的出发,注意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重视过程和实践教学的考核。
课程考试考核采用论文或作品+创作心得的考核方法,实行百分制评定,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40%,平时成绩占比60%。
平时成绩指平时的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完成情况构成,其中出勤10分、课堂表现20分、课堂作业10分。教师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完成度给出考核分数,平时成绩满分为40分,占总成绩的40%。
考试类型为:
论文形式,题目为:《什么是美,如何提升审美》论文字数不低于2000字,查重率不得高于15%。
创作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影视作品、手工作品(任选其一)并提交创作心得不低于800字。
两种考核形式任选其一。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大学美育》课程标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