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科版六上《微小世界》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放大镜
*** 赵某某
【教材简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使用过放大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本课聚焦部分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放大镜”,实现了从使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问题指向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观察镜片的兴趣。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第二个活动是比较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影响。在研讨环节中,“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这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地思考。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通过活动,认识到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他们知道放大镜的功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观察过放大镜的结构,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多种镜片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通过资料阅读和实践操作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自制放大镜”活动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结构的镜片的活动,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资料阅读,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生通过课堂交流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知道放大镜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难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放大镜、放大镜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镜片、同直径不同倍数的三个放大镜镜片、圆底烧瓶、水、烧杯、学习单。
【教学过程】
聚焦:放大镜的使用和作用(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放大镜]
1.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
揭示课题:放大镜(板书)
2.提问:你知道哪些地方会应用到放大镜?
(预设:珠宝玉石鉴定、学生观察小动物、精密仪器修理、考古文物研究、农林专家研究植物、公安物证检验……)
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用到放大镜。
3.实践:你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么?
学生操作演示并介绍使用方法。
(预设:镜动,物不动;物动,镜不动;看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4.提问:通过观察指纹,你发现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
放大镜作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二、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三、放大镜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作业设计】
1.为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物体的图像,小科可以选择( )的放大镜。
A.凸度大 B.材料好
C.直径大 D.透明度好
2.我们在海洋馆里,看到圆柱形鱼缸里的鱼( )。
A.比实际大 B.比实际小
C.不一定 D.和实际一样大
3.清晨,小科发现透过叶片上有露珠的地方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叶脉结构,这是因为露珠类似于放大镜具有 、 的结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科版六上《微小世界》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