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经济学考试题及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单选题
01.(B)从非私人供给的俱乐部产品意义上定义公共产品,指出“任何集团和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A.范某某 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2.(A)是从不可分割性的角度界定公共产品的,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对所有涉及的消费者都必需供应同样数里的物品”。
A.范某某 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3.(A)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厂商之外的其他居民和厂商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 A.边际外部成本 B.边际私人成本 C.边际社会成本 D.总成本
04.(A)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货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里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货。
A.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B.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 C.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 D.量化紧缩的财政政策 05.(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整个社会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 A.MPC B.MEC C.MSC D.MSR
06.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利己主义利益观。 A.亚当·斯密 B.杰里米·边某某 C.阿瑟·庇古 D.莱昂内尔·罗宾斯 07.1789年,英国哲学家(B)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 A.亚当·斯密 B.杰里米·边某某 C.阿瑟·庇古 D.莱昂内尔·罗宾斯
08.1848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C)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运用折衷主义方法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必要性和职责。 A.霍布斯 B.大卫·休漠
C.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D.让一雅克·卢梭
09.1883年,奥地利学者(B)在《国家经济导论》一书中,阐述了税收作为公共产品价格的观点。 A.番塔莱奥尼 B.萨克斯 C.马某某 D.马某某
10.1883年,意大利财政学家(A)在《公共支出分配理论》中,基于最大效益原则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问题。
A.番塔莱奥尼 B.萨克斯 C.马某某 D.马某某 11.1890年,意大利学者(C)在《论财政科学》一书中,研究了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问题。 A.番塔莱奥尼 B.萨克斯 C.马某某 D.马某某
12.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有闲阶级论玲一书中,认为经济学就是对制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研究。 A.李斯特 B.凡勃伦 C.约翰·罗某某·康某某 D.韦某某·克莱尔·米切尔 13.1913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周期》一书中,以分析制度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为例,论证了经济统计对分析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A.李斯特 B.凡勃伦 C.约翰·罗某某·康某某 D.韦某某·克莱尔·米切尔
14.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福利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A.亚当·斯密 B.杰里米·边某某 C.阿瑟·庇古 D.莱昂内尔·罗宾斯
15.1924年、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制度经济学》等著作中,把制度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推动力量。 A.李斯特 B.凡勃伦 C.约翰·罗某某·康某某 D.韦某某·克莱尔·米切尔 16.1936年,意大利学者(D)在《公共财政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对称性观点。
A.番塔莱奥尼 B.萨克斯 C.马某某 D.马某某
17.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主张国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 D.马斯格雷夫
18.1947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一书中,分析了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提出“补偿性
财政政策”。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 D.马斯格雷夫
19.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A)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政府规制解决的是市场配置资源失灵问题。 A.保罗·萨缪尔森 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 D.乔治·施蒂格勒
20.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经济学》一书中论述了税收的两次再分配作用、乘数一一加速数模型等理论。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 D.马斯格雷夫
21.1948年,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A)发表的《论集体决策原理》一文,分析并提出了投票假设,阐述了多数投票原理。
A.邓肯·布莱克 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 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2.1956年,(A)在《地方支出理论》一文中建立了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
A.蒂布特 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3.1958年,(B)在《委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单峰偏好理论。
A.邓肯·布莱克 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 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4.1959年,德裔美国经济学家和思想家(D)在《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中首次使用“Public economics”即“公共经济学”一词来论述公共财政问题。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 D.马斯格雷夫
25.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多数表决的问题玲一文中,分析了互投赞成票的问题。 A.邓肯·布莱克 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 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6.1961年,日本经济学家(B)在《经济法原理》一书中,对政府规制进行了界定。 A.保罗·萨缪尔森 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 D.乔治·施蒂格勒
27.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D)和塔洛克在《同意的计算》一书中,分析了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问题。 A.邓肯·布莱克 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 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8.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理论”。
A.蒂布特 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9.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C)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论述了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 A.蒂布特 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30.1970年,(D)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一文中,主张竞争性市场可以生产公共产品。
A.蒂布特 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31.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规制经济学:原理与制度》一书中,把规制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安排。 A.保罗·萨缪尔森 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 D.乔治·施蒂格勒
32.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规制论》一文中,运用经济学基本范略和标准分析方法,提出了规制的政府俘获理论。 A.保罗·萨缪尔森 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 D.乔治·施蒂格勒
33.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A)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论述了生产力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
A.李斯特 B.凡勃伦 C.约翰·罗某某·康某某 D.韦某某·克莱尔·米切尔
34.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脸胀率、经济增长率之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被称为(A)。
A.菲利普斯曲线 B.二拉弗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洛伦兹曲线
35.厂商生产经营中的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等于(A)。
A.社会收益 B.公共收益 C.厂商收益 D.边际收益 36.纯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A)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等于1 37.消费的(A)是指,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产品付费,都无法排斤任一消费者消费该产品。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38.消费的(A)是指,一个产品不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独立消费的部分,必须以整体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产品属性。 A.不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竞争性 E.非竞争性
39.消费的(D)是指,增加一个人对任一产品的消费,
不会增加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也不会增加产品消费的边际拥挤成本。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40.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利用乘数效应,通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拉动居民消费和厂商投资,可以使得国民收入具有(A)效果。 A.倍增 B.稳定 C.平衡 D.倍减 41.政府税收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税收,会弓}起国民收入减少(B)
A.1/(1-e) B.e/(1-e) C.e D.1
42.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转移性支出,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B)。
A.1/(1-e) B.e/(1-e) C.e D.1
多选题
01.《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包括()。
A.社会保险,即由国家强制实施,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参加,用于保障居民退休、医疗、失业等的基本生活需要
B.社会救济,即由政府集资、社会捐献,对伤残、遗属等提供保障,帮助公民克服个人难以解决的困难,满足居民的特殊需要
C.自愿保险,即由收入较多的公民自愿投保,用于满足公民个人诸如人寿、财产等有较高愿望的需要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以政府税收和政肩福利为主要方式实现
E.社会保险费用标准应该人人平等 02.1934年,()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里的,因为不可能找到效用的计里单位。
A.约翰·希克斯 B.罗伊·艾伦 C.亚当·斯密 D.杰里米·边某某 E.莱昂内尔·罗宾斯
03.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某某《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以庇古“外部不经济”和“外部经济”概念为基础,考察了()。
A.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 B.受害者行为与外部性 C.社会福利与外部性
D.知识外溢效应与报酬递增现象 E.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
04.1964年至1996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伊顿·威廉姆森,相继在()等著作中,对市场失效和企业组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A.《自由裁里行为的经济学》 B.《公司控制与企业行为》 C.《市场与等级制》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E.《治理机制》
05.1968年至1950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在()等论文与著作中,从制度变迁角度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 A.《1600一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B.《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 C.《西方世界的增长的经济理论》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E.《治理机制》
06.1979年和1982年,印度经济学家马某某·森在()等著作中,提出了解决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假设前提,讨论了价值判断在研究社会福利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A.《集体迭择与社会福利》 B.《选择、福利和里度》 C.《价值理论的再思考》 D.《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 E.《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
07.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直接干预措施包括()。 A.政府接管与直接注资入股
B.批准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
C.鼓励私募基金和私人投资者入股银行 D.暂停卖空交易 E.全球监管协作 08.MEC曲线有()情况。 A.递增 B.不变 C.递减 D.倒U E.正U F.倒V
09.庇古税原理的积极意义在于()。
A.通过对排放污染物的厂商征税,把厂商污染行为造成的外部成本内在化,降低厂商的边际净收益,使生产规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减少污染物排放里
B.引导生产者不断寻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技术、工艺、管理等创新
C.作为一种污染税,庇古税提供了主要用于环保事业的税金收入
D.由于外部性效应具有多样性、流动性、间接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操作难度较大、成本高 E.可以避免诱发寻租行为
10.标准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结论包括()。
A.在任何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使委托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机制或契约中,代理人必须承担部分风险
B.如果代理人是一个中性风险者,可以通过代理人承受完全风险的方法,使委托人达到预期效用最大化的结果
C.委托人提供一个使代理人效用与委托人效用相一致,C.以罗宾斯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为建设具有长效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理论支某某 D.提出了普适的个人福利评价标准体系 E.在公平和效率之间不断摇摆
C.流动性偏好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D.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E.看不见的手 42.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 A.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
并且使二者可以同时达到最大化的最优契约设计,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
D.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代理人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及甚至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E.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委托人可能无法监督代理人行为
11.财产占有权派生出财产的()。 A.使用权 B.经营权 C.处置权 D.所有权 E.产权 12.财富形式包括()。
A.货币 B.房产 C.汽车 D.股票 E.利润 13.产权界定原理的局限性在于()。 A.把交易成本正式纳入外部性分析中
B.揭示了产权界定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得出产权界定状况决定资源配置结果这一反传统的结论
C.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科斯关于只要产权是清晰的,市场的自由交易或自愿协商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观点难以发挥作用
D.在一个法治不健全、信用缺失的经济中,交易成本必然过高,自愿协商方式缺乏现实适用性
E.产权明确界定是自愿协商的前提条件,如环境资源等公共产品的产权,住住难以界定或界定成本很高 14.厂商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成本分为()。 A.私人成本 B.外部成本
C.公共成本 D.个人成本 E.边际成本
15.当边际外部成本及边际外部收益均为0时,则()。A.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 B.边际私人收益=边际社会收益
C.不存在外部性 D.存在正外部性 E.在负外部性
16.当经济过热时,政府通过()抑制有效需求。 A.降低税率 B.减税 C.缩减债务规模 D.缩短债务归还期限 E.提高税率 ABCD
17.当经济萧条时,政府通过()刺激有效需求。 A.降低税率 B.减税 C.免税
D.增加债务规模 E.延长债务归还期限 18.动态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包括()。 A.重复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
B.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 C.棘轮效应模型 D.相对业绩评估模型 E.多任务模型 19.对货币的需求动机包括()。
A.购买 B.预防 C.投机 D.消费 E.营利 20.法规、政策控制的手段包括()。
A.政府部门通过颁布和制定有关许可性或禁止性的法规、政策,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
B.政府通过制定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厂商排污最大限额等手段控制外部性规模
C.政府采取禁止厂商倾倒化学废料,限期调整污染工业的生产布局,勒令厂商安装防污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控制生产过程的外部性行为
D.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规模足够大的经济实体,纠正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
E.政府向具有负外部性效应的厂商主动减少排污量的行为给予相当于这一行为减少的边际外部成本的财政补贴,以鼓励厂商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消除污染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排污量 21.法制包括()。
A.立法 B.司法 C.执法 D.守法 E.修法 22.法制是()通过法律而固化并具有规范性、程序性、权威性的制度形式。
A.产权 B.体制 C.机制 D.制度 E.政策 23.非民主选举的情形包括()。
A.社会组织中只有一部分人具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社会组织中的一部分人被剥夺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C.社会组织的所有成员均有选举权,但候选人却是由一些有特权的人指定的
D.社会组织中全体成员都具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依据事先约定的规则与程序,根据本人意愿选择一个或数个社会成员担任一定职务
E.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的选举 24.非自愿性失业包括()。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技术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25.福利经济学的积极意义包括()。
A.庇古关于收入均等化、国家干预论等观点及转移支付主张,对世界各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相当大的影响
B.很多国家政府据此把提高公众的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作为政府和社会不吝推卸的责任 26.福利是指一个人由于拥有()等而增加的物质的、精神的快乐,或者减少的物质的、精神的痛苦。 A.财务 B.知识 C.情感 D.温饱 E.小康 27.公共财政的来源包括()。 A.税收 B.公共财产收入 C.公债 D.罚没收入 E.商品销售收入 28.公共财政的主要特性包括()。
A.公共性 B.公平性 C.非营利性 D.非排他性 E.非竞争性 29.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 A.不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排他性 E.竞争性
30.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的原因主要包括()。 A.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部门垄断
B.缺乏公共产品社会效益的衡量标准和可靠的估算方法及技术
C.政府机构、官僚机构追求预算最大化的行为动机 D.公共产品的产权所有者虚位
E.公共产品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默契不完全
31.公共选择是选民、政党、官吏、利益集团等群体,依据()等规则中的某一或数个规则,通过投票或协商,对国家事务、公共利益、政府行为等作出的集体选择。A.一致同意 B.多数同意 C.加权 D.否决 E.少数同意
32.行政干预的方式包括()。 A.限制垄断 B.遏制外部性 C.调整产业结构 D.合理收入分配 E.稳定物价 33.行政干预的目的是()。
A.弥补市场失灵 B.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C.促进就业 D.提供公共产品 E.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34.货币政策包括()。
A.调整利息率政策 B.货币发行量政策
C.货币收入政策 D.货币支出政策 E.扩张性政策 35.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A.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汇率 E.利率 36.基数效用论认为()。
A.社会总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B.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总福利越大
C.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总福利越大
D.增加国民收入总量是增加社会总福利的途径
E.实现国民收入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均等化分配是增加社会总福利的途径
37.经济性规制的积极意义包括()。
A.通过限制厂商进入垄断行业,保证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B.通过产品或服务数里、质里、性能规格的规制,督促厂商建立标准体系,促进企业的内部效率,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C.通过对厂商产品或服务的伯格规制,防止产出的不均衡导致过大的价格波动,保证产品的供需平衡,避免资源浪费
D.规定有关最低和最高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新进入企业的最低投资规模等,防止投资规模过小或过大 E.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以及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 38.经济性规制的局限包括()。
A.进入、退出规制,保护了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维护了垄断厂商的垄断利润,导致了垄断厂商放松企业内部管理、丧失技术进步动力、阻碍市场公平竞争,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B.投资规制使得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杂,层层报批,延长了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耽误了最好的产品市场环境,提高了项目投资的机会成本
C.经济性规制给予政府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厂商为了进入某一市场或扩大经营规模,纷纷向相关政府部门施加影响,“寻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值判断的原则是幸福就是好的,痛苦就是坏的,人的行为就是就好避坏,趋利避害。F 02庇古以“价值判断”的规范分析为基本方法,采用序数效用论,认为福利是人们消费商品和服务时获得的效用,福利可以用数字度量且可以加总,能够用货币计里的福利是经济福利,个人福利的总和是社会总福利。F 03基数效用论认为社会总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T
041938年,艾布拉姆·柏某某在《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一文中根据基数效用论提出“一般社会福利函数”。F 05马歇尔认为,把一群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企业集中在一个空间区域内的产业聚集能够带来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就是某一产业中的任一企业的规模扩大、技术进步都将惠及产业内的其他企业。T
061615年,英国经济学家孟克列钦在《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提出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观点。F
07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政府提供某些公共物品的观点。T 08公共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罚没收入。F
09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相对应的民主形态T
10进入规制包括自然垄断行业进入规制和专业人员进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经济学考试题及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