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复习资料必修一第二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知识线索
阶段二 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线索1 君主专制
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线索2 中央集权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
背景
1.政治上:秦朝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经济上:封建的小农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思想文化上:战国时期法家集权思想。
4.主观因素: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二、形成
1.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1)创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其权势和地位,就把传说中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采用“ ”称号。
(2)特征
皇帝独尊
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
皇权至上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位世袭
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内容
三公
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
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特点
以 为中心;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图示构史】 秦朝中央官制
/
3.地方制度——郡县制
(1)渊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2)实施: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某某),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3)内容
①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③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 直接任免。
(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且不能世袭,没有封地。
(5)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贵族政治被 取代(世官制→流官制,血缘国家→地缘国家);基层百姓成为编户齐某某,国家因而掌握稳定的赋税、徭役与兵源。
4.保障措施
(1)法律:秦始皇颁布秦某某,以“轻罪重刑”为立法原则。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某某。
(3)文化:统一文字;以 思想为统治思想;“焚书坑儒”,强化思想统治。
(4)工程:修建驰道、开通灵渠、修筑长城,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三、影响
1.积极影响
(1)使秦朝国力增强,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3)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影响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图示构史】 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
/
/
1.秦朝中央官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2.【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材料中的“……专制权……愈积愈进”体现了专制程度不断加深,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从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专制程度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
根据材料中“设官某某,不与古某某”可知不是分封制,故B项错误;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
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复习资料必修一第二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