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4.2 以礼待人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知识目标
知道礼是什么;明白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能力目标
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这时,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请问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识礼
2.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一: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世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是检验人们文明素养的最好途径。本活动以一个中学生在一顿普通晚餐上的不文明行为做素材,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文明有礼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1.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提示: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懂得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提示: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相关链接:“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某某》(多媒体展示材料)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伯鱼说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三件事。知道了关于诗和礼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儿子的态度。”
教师讲述:由此我们知道,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不学习和践行礼节、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二: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1.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2.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哪些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高速行驶并鸣笛,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某某、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尚。本课时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4.2 以礼待人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