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读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有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读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有感
—— 张某某
陶行知是一位勤于实践的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在实践中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的实践与理论主张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为为师者的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读完集结陶行知教育思想精华的《教育的真谛》一书,有几点感想,作如下小结。
第一,让学生动起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合一”论,从陶行知(原名文某某)改名可见王阳明“知行”论对其的影响。但是与王阳明观点不同的是,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行在头,知在后。陶行知1927年在晓庄学校寅会上的一篇演讲词中援引了《墨辩》提出的三种知识:亲知、闻知、说知,其中重点阐述了“亲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说知都是安某某在亲知里面”。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对于亲知的重视正处于长期努力中。这最大的原因便是教育成本的投入。将学生们集中在一个教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致学生问题的出现。
爱的教育可以有很多种。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赞扬褒奖是爱,批评处分也是爱。
第三,Every child is special。这是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的英译名。电影讲述小男孩伊夏有阅读障碍症,然而在讲究统一讲究规矩的校园内,老师们在他的本子上打红叉,让他站到教室外,一味批评和责骂,他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甚至被家长强行带去了另一个学校进行“改变”。他们给他安上“懒惰”“作怪”的毛病,却不愿承认孩子身上有与其它人不同的方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男孩的老师与家长们害怕孩子所体现出来的差异,他们对差异没有正视的勇气与引导的耐心。
陶行知在讲述教学实践时,许多事例都体现了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他提到两种心理有害儿童,“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这两种心理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重视“Every child is special”——没有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电影里尼克老师的出现改变了伊夏的处境,他的引导并不复杂,他让伊夏发挥自己的兴趣与才能,让这个“坏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与快乐。
陶行知的理论主张常读常新,除了常读理论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将其精华教育思想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成长为一名爱学生爱岗位的优秀教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读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有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