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战略小论文 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是中国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下,站在全局性、长远性角度作出的重要判断。
面对网络太空力量、导弹防御、快速常规打击力量以及常规威慑等方面跨越性发展带来的巨大安全挑战,以及新兴领域力量与传统核力量、常规军事力量相互联系在一起对国家战略安全造成的体系性军事压力,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重点关注核威慑和常规威慑建设,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性军事能力的最终依靠。
什么是战略威慑
战略威慑是国家和军队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巧妙地显示力量和使用力量的决心,使对方面临得不偿失甚至难以承受的后果,从而被迫退让、妥协或屈服的一种斗争方式。
当一个国家需要使用军事手段配合政治、外交斗争达成一定的政治目的,但又不希望发生战争时,通常实行战略威慑,以较低的风险和代价获得较高的效益。实施战略威慑不仅要有强大的实战能力,坚强的决心和意志,及时准确地向对方传递威慑信息,而且要有一旦威慑失败可能引起战争爆发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什么是战略威慑力量体系
所谓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发挥战略威慑作用而建设的一整套既能各自独立发挥威慑作用又在总体上相互补充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的系列性战略军事力量,该力量体系能够使国家战略安全最大程度免受战略脆弱性的困扰与外部战略安全威胁,使大国战略稳定与全球战略平衡得到最大程度保证。
例如,美国在冷战时期构建了传统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力量体系,主要包括以洲际弹道导弹为基础的陆某某核力量、以潜射弹道导弹为基础的海基核力量和以战略轰炸机为基础的空基核力量。
俄罗斯也在冷战时期构建了陆某某、海基、空基“三位一体”核力量,冷战后也对其战略核力量进行了全方位、现代化升级。相比起美国,俄罗斯在“三位一体”战略威慑力量体系中偏重发展陆某某战略核力量。俄罗斯在保持其强大的核威慑能力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非核战略力量建设,积极发展和运用远程常规精确武器特别是高超声速武器等进行战略威慑。
因应世界强国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建设的基本现状和路径,以及我国当前的战略性军事力量发展情势和技术现状,当前我国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传统的核威慑力量建设发展,二是聚焦新兴领域和新兴技术的非核常规战略威慑力量构建。
中国发展最低限度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政策
核威慑的运用是以有核国家核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一般把核威慑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最大限度核威慑。二是最低限度核威慑。三是中等强度的核威慑。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量是中国战略威慑力量体系的基本和主要构成部分。中国拥有长期一贯、明确而坚定的核政策,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核力量始终维持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政策观具有明显的自卫性、防御性。
当两个核大国中任何一方在任何情势下都没有对另一方发动核进攻的动机时,这就实现了核大国关系上的核战略稳定。由于中国明确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愿意在与任何国家的战略军事关系上放弃以先发制人核突袭、核进攻为目的的核威慑战略,因此,只要对手国家也在与中国战略军事关系上明确宣布放弃以先发制人为核心的核威慑战略,任何有核国家都可以与中国建立战略稳定关系。
核威慑虽然是非常有效的战略威慑,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核武器具有巨大的破坏力,难以在实战中使用;另一方面,由于相互核威慑局面的形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领域到物理斗争领域,抑或是从单个领域升级到跨领域的对抗,都说明在关键的单一领域拥有足够的战略性防御资源和手段,是保有自己在战略对抗中掌握主动权、不率先开启跨域升级的必要保证。因此,除了传统的核力量及其核技术领域,在一些极其关键的领域,特别是在网络空间、太空这些新兴战略力量和颠覆性技术领域,建设强大的具有弹性的战略威慑力量,对于发挥国家整体战略威慑力量体系的强大战略效能尤其重要。
中国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建立起有区别、可控制性的战略能力,包括最终的核能力,将使国家在与霸权强权的战略对抗博弈中获取重要的弹性战略能力,同时可给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施加压力和慑阻,也给最终赢得自身安全提供了空间。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战略小论文 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