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首古诗注拼音及译文赏析

本文由用户“xiaofa901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0-19 16:31:38 举报文档

以下为《16首古诗注拼音及译文赏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 咏 鹅

骆宾王

  

é

 

 

 



鹅

,

鹅

,

鹅

,



qXXXXX

xiàng

xiàng

tiXXXXXn

gXXXXX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XXXXX

shuXXXXX

 



白

毛

浮

绿

水

,



hóng

zhXXXXXng

bXXXXX

qXXXXXng

bXXXXX

 



红

掌

拨

清

波

。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XX(今浙江XX)人。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某某,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2 七 步 诗

曹 植

  

zhXXXXX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lù

chXXXXX

yXXXXX

wéi

zhXXXXX

 



漉

豉

以

为

汁

。



qí

zài

fXXXXX

xià

rán

 



萁

在

釜

下

燃

,



dòu

zài

fù

zhXXXXX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



bXXXXXn

shì

tóng

gXXXXXn

shXXXXXng

 



本

是

同

根

生

,



xiXXXXXng

jiXXXXXn

hé

tài

jí

 



相

煎

何

太

急

。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安.建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某某。”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3 别 董 大

高 恑

  

qiXXXXXn

lXXXXX

huáng

yún

bái

rì

xXXXXX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



bXXXXXi

fXXXXXng

chuXXXXX

yàn

xuXXXXX

fXXXXXn

fXXXXXn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XXXXX

jXXXXX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tiXXXXXn

xià

shuí

rén

bù

shí

jXXXXXn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作者背景   高某某(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勮(tiáo)(今XXXX县)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注词释义   董某某: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昏黄。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您。这里指董某某。

古诗今译   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名句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某某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4 古朗月行

李 白

xiXXXXXo

shí

bù

shí

yuè

 



小

时

不

识

月

,



hXXXXX

zuò

bái

yù

pán

 



呼

作

白

玉

盘

。



yò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

疑

瑶

台

境

,



fXXXXXi

zài

qXXXXXng

yún

duXXXXXn

 



飞

在

青

云

端

。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XX,号青莲居士,祖籍XX成纪(今甘肃XX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朗月行:为乐府古某某。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XX住的地方。

古诗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某某。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名句赏析   乐府古某某《古朗月行》,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某某”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了,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

5 凉 州 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XXXXXn

shàng

bái

yún

jiXXXXX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XXXXX

piàn

gXXXXX

chéng

wàn

rèn

shXXXXX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XXXXXng

dí

hé

xXXXXX

yuàn

yáng

liXXXXX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XXXXXn

fXXXXXng

bù

dù

yù

mén

guXXXXX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作者背景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XX)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XX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   XX词:又名《XX歌》,唐代传唱于XX的乐曲某某。XX,在今甘肃XX。   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某某,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XX关:在今甘肃XX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某某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XX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XX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XX关某某,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6 秋 夕

杜 牧

  

yín

zhú

qiXXXXX

guXXXXXng

lXXXXXng

huà

píng

 



银

烛

秋

光

冷

画

屏

,



qXXXXXng

luó

xiXXXXXo

shàn

pXXXXX

liú

yíng

 



轻

罗

小

扇

扑

流

萤

。



tiXXXXXn

jiXXXXX

yè

sè

liáng

rú

shuXXXXX

 



天

阶

夜

色

凉

如

水

,



zuò

kàn

qiXXXXXn

niú

zhXXXXX

nXXXXX

xXXXXXng

 



坐

看

牵

牛

织

女

星

。





作者背景   杜某某(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XX)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   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某某:白色的蜡烛。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某某: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古诗今译   烛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画屏,轻举罗扇追赶飞舞的流萤。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

名句赏析——“轻罗某某扑流萤。”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某某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独自坐在石阶上眺望牛郎织女星。牛郎织女虽然远隔XX,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毕竟还有一年一夕的相会,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双星的动作暗示了她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心理活动。

7 悯 农

李 绅

  

chú

hé

rì

dXXXXXng

wXXXXX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XXXXX

hé

xià

tXXXXX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XXXXX

pán

zhXXXXXng

cXXXXX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XXXXX

xXXXXXn

kXXXXX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某某(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XX(今江苏XX)人。他是乐.新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乐.新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8 秋 浦 歌

李 白

  

bái

fà

sXXXXXn

qiXXXXXn

zhàng

 



白

发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缘

愁

似

个

长

。



bù

zhXXXXX

míng

jìng

lXXXXX

 



不

知

明

镜

里

,



hé

chù

dé

qiXXXXX

shuXXXXXng

 



何

处

得

秋

霜

。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XX,号青莲居士,祖籍XX成纪(今甘肃XX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秋浦:在今安徽贵XX南,那里有秋浦河。   缘:因为。   个:这样的意思。   秋霜:形容头发像秋霜一样的。

古诗今译   白头发已经长到了三千丈长,因为忧愁才有这样长。不知镜子中的我啊,从哪里来的满头秋霜。

名句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深长的愁绪。前两句出语天真,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张的描写,却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后两句水到渠成,用“不知”两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惜,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发。“秋霜”两字用语自然,但却发人深思。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这样的诗!

9 浪 淘 沙

刘禹锡

  

jiXXXXX

qXXXXX

huáng

hé

wàn

lXXXXX

shXXXXX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



làng

táo

fXXXXXng

bXXXXX

zì

tiXXXXXn

yá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



rú

jXXXXXn

zhí

shàng

yín

hé

qù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



tóng

dào

qiXXXXXn

niú

zhXXXXX

nXXXXX

jiXXXXX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





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XX(今河南XX)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某某,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注词释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某某。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某某: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某某,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某某,同到牵牛某某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XX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0 示 儿

陆 游

  

sXXXXX

qù

yuán

zhXXXXX

wàn

shì

kXXXXXng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



dàn

bXXXXXi

bù

jiàn

jiXXXXX

zhXXXXXu

tóng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wáng

shXXXXX

bXXXXXi

dìng

zhXXXXXng

yuán

rì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jiXXXXX

jì

wú

wàng

gào

nXXXXXi

wXXXXXng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XX(今**_*)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某某:指南宋军队。   定:XX,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XX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11 闻官军收河南XX

杜 甫

  

jiàn

wài

hXXXXX

chuán

shXXXXXu

jì

bXXXXXi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



chXXXXX

wén

tì

lèi

mXXXXXn

yXXXXX

shXXXXXng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



què

kàn

qXXXXX

zXXXXX

chóu

hé

zài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



màn

juXXXXXn

shXXXXX

shXXXXX

xXXXXX

yù

kuáng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



bái

rì

fàng

gXXXXX

xXXXXX

zòng

jiXXXXX

?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



qXXXXXng

chXXXXXn

zuò

bàn

hXXXXXo

huán

xiXXXXXng

?



青

青

作

伴

好

还

乡

。



jì

cóng

bXXXXX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f萬龋喝粘鍪惫饬恋难印?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名句赏析——“千门万户f萬热眨馨研绿一痪煞?rdquo;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某某,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某某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中国古代诗人故事
  2. 《宿德.建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绝句知识点
  3. 一年级诵读闯关表
  4. 【文某某】中外作家作品全梳理(一)
  5. 3.古诗三首教案
  6.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情境填空和答案
  7. 山居秋暝教案
  8.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02(1)
  9. 集体活动:好玩的豆子!教案
  10. 洛神赋(三国曹植赋作)
  11. 古诗类解释大全
  12. 霸王别姬 影评

以上为《16首古诗注拼音及译文赏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