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15-教学设计单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单
学 科
数学
年 级
高一
教学形式
线下
教 师
蒋某某
单 位
长兴***
课题名称
集合的概念
学情分析
建议
1.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力基础。
2.学生对之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基础。
3.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可能存在非科学或前科学概念的干扰。
4.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情感、态度、愿望、需求、重视等状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结构或新旧知识的关联等。
集合只是是数学的基础之一,集合的术语是数学的通用语言,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数学知识,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过初中数学,并对基本数集(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和点集(几何图形)已经有相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正式地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并为后面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策略:
建议:
1.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
2.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办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师问学生小时候的梦想以及现在的梦想,做好分类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引入课题.
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新
课
新
课
新
课
黑板展示引例:
(1)小时候梦想的全体;
(2)现在梦想的全体;
.
1. 集合的概念.
(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a,b,c,… 表示.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读作“a属于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 A.读作“a不属于A”.
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 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
(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 N+或 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Z;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Q;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R.
例1 判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通过具体例子,师生的问答,巩固集合概念及其元素特性.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集合中元素特性的理解.
通过例题2和练习2,加深对特殊数集的理解以及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理解与表示,既突出重点又分解难点.
板书设计
集合的概念
概念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集合的分类
分层作业设计
教材P4,练习A组第1~3题
练习B组第1~2题
单位:长兴*** 姓名: 蒋某某 日期:2022.4.14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15-教学设计单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