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基本情况报告

本文由用户“YMY爱我么”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2-03 03:30:16 举报文档

以下为《燕子矶基本情况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目录

第一部分 长江断裂 1

1.1 实习地区情况 1

1.2 实习地区概况特征 2

1.2.1 幕府山—焦山断裂 2

1.3 形成原理 3

第二部分 燕子矶附近岩溶概述 3

2.1 区域概述 3

2.2 该地区岩溶发育规律 3

2.2.1 断裂构造影响 3

2.2.2 水活动作用的影响 4

第三章 燕子矶边坡建议防护措施 4

3.1 边坡工程防护措施 4

3.2 边坡生物防护措施 5

参考文献: 6

长江断裂

1.1实习地区基本情况

实习点 1 位于燕子矶公园,燕子矶与南边幕府山同属于幕燕风景区,燕子矶地区主要出露XX组地层,为一套厚层砾岩夹一层薄层粉砂岩,倾向 SE,明显比石头城出露地层倾角更陡,实地测量两组产状,分别为 123°∠60°、135°∠64°。

图 1 燕子矶公园入口处产状 120°∠58°

图 2 燕子矶公园江某某 133°∠62°

燕子矶北边为八卦洲,1958 年以前八卦洲北边为主洪道,而后长江河道变迁,北边变为XX,南边成为主洪道。南边为幕府山,幕府山地区位于宁镇山脉的西段,*_**北部XX一带,XX长江大桥和XX长江二桥之间。幕府山地区最高峰为劳山(199.3米),主要出露有古生界奥陶系-新生界第四系等地层,北边沿江一带出露了震旦系灯影组白XX。

1.2实习地区构造特征概述

该区域构造十分复杂,在前期的地质研究当中曾因剖面的选择错误,误以为此处为正断层,经过不断研究,对此处构造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此处走向逆断层发育,各地层之间多为断层接触,而且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推测断层倾角上陡下缓,造成地层缺失和出露不完整,导致该区域地层出露厚度较薄。

1.2.1幕府山-焦山断裂

1970 年完成的《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XX幅)首次提出“长江大断裂”的概念,1984 年,由**_*完成的《1:5 ***域地质测量报告》称其为幕府山-焦山断裂[2]。该断裂活动年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断裂从幕府山经燕子矶、XX山、XX延伸至镇XX焦山一带,全长 100 余某某。总体走向近东西,断面倾向北,由于该断裂的长期活动,在研究区造成了幕府山、XX山等一系列由复式背斜构造组成的宁镇山脉北半部发生了大幅度断陷,形成了XX的XX断陷盆地和江南的宁镇断块隆起,二者沿断裂发生了显著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同时断裂还控制着长江及其沿岸的地质地貌及第四系的形成和发育,如沿江XX东部分布着一系列北倾的断层陡崖,长江在该段的分布位置与断裂走向相吻合,断裂南盘的第四系沉积厚度小于北盘的第四系厚度。幕府山以东地区,山前发育一系列断层三角面,断层切割了基岩面,断面北倾,上盘形成宽度较大的断层破碎带,构成断裂的主断面[3]

图 3 燕子矶堆积地层

1.3形成机制

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华北地体与杨子地铁先后在不同部位拼贴,其间

形成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国东部成为联合地体,从而下扬子地区进入大陆边缘

板块活动的新阶段。

印支运动期,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与郯庐断裂的左行剪切活动,下扬子地区处于剪切拉张的构造背景。XX运动期,整个下扬子地区,发生热膨胀隆起,上地幔沿拱起裂隙上涌,偏碱性与碱性火山喷发。 随着太平洋板块继续向北西推移,俯冲到亚洲古陆某某,在古陆相对难移的 过程中,加剧了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剪切活动,这种动力机制造成了沿江下扬子地区一系列的 NE 向剪切拉张盆地和剪切挤压褶皱山系以及与之伴生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06): 78-80.

[6] 邵某某,阎某某,马某某. XX地铁 3 号线岩溶地质问题分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5, 41(04): 40-42.

[7] 邱某某,缪晓图. XX地铁三号线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J]. 地质学刊. 2008,

32(4): 279-285.

[8] 蔡晶晶,阎某某,王宁,等. XX度电法在地铁岩溶勘察中的应用[J]. 工程地质学报.

2011, 19(6): 935-940.

[9] 汤某某,阎某某,许某某,等. 地质雷达在*_**的应用[J]. 勘察科学

技术. 2011(06): 49-51.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燕子矶基本情况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